倅长
倅,百人。倅长,百夫长之意。北周官名中常有此字样,即取此意,用为下级军官官名。
倅,百人。倅长,百夫长之意。北周官名中常有此字样,即取此意,用为下级军官官名。
即“亦思马因”。
即“观政进士”。
①(1735—1801)清安徽歙县人,字蕊中,一字复之,又字檠斋。乾隆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散馆后,养病读书不复出。少工文词,后师事江永,与戴震相友善,遂深经术,以治三礼著称,学宗郑玄,然认为郑有未当者
又译合刺抽。蒙古语,意为黑民、贱民。对“汗”、“有根脚的”(门第高贵者)而言,指蒙古贵族属下的牧民。它对贵族和领主有隶属关系,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1583—约1665明末广东顺德人,字亮垣、象甫,号振宇。万历进士,授修撰。崇祯二年(1629)擢礼部尚书,九年入阁预机务。次年乞归。永历四年(1650)拜为大学士,以年老辞。后病死。
?—1363元沔阳(今湖北仙桃)人。陈友谅弟。友谅建汉称帝,称五王。至正二十年(1360)闰五月,从友谅攻朱元璋,至建康(今江苏南京)龙湾,战败逃归。十二月,奉命攻袁州(今江西宜春)欧普祥,战败被俘,
?—1262元潍州(今山东潍坊)人,字松寿。李全子(一说养子)。元太宗三年(1231),袭父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三十年。中统元年(1260),晋江淮大都督。与宋交战,取涟水等城。三年春,举兵反,献涟
君主赐臣下名号,以为恩遇。也指所赐之名号。清代对封公、侯、伯爵者另赐嘉名,亦谓之赐名。雍正元年(1723)始定赐公爵嘉名之制,其名有褒绩公、忠达公等十种。乾隆十四年(1749),定侯、伯赐加美名之制。
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字若晦。淳熙进士。任左司谏时,太学生杨宏中等六人因指斥朝政受罚,乃上书为之辩冤。以此触怒韩侂胄,被诬结党为奸,罢职补外,出知泉州。卒年八十一。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治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镇。属青州府。1950年迁治源泉。1958年并入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