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业
北齐广宗(今河北广宗东南)人。习《周易》,通阴阳、历数。东魏武定初,任北平太守。武定八年(550),与高德政、徐之才等用图谶劝高洋禅代。北齐建立,授散骑侍郎,封长城县子。受诏撰《天保历》。
北齐广宗(今河北广宗东南)人。习《周易》,通阴阳、历数。东魏武定初,任北平太守。武定八年(550),与高德政、徐之才等用图谶劝高洋禅代。北齐建立,授散骑侍郎,封长城县子。受诏撰《天保历》。
唐人。贞观时,直弘文馆。贞观十三年(639),受命模写《乐毅论》真迹,以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征、杨师道六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所临《兰亭序》,亦潇洒朴拙。
①一作太白山(《魏书·勿吉传》),又作徒太山(《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即今吉林东部长白山。北魏勿吉及隋靺鞨七部之一的白水部居此一带,并以此得名。《金史·世纪》:“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
古代生活用具。以铜制成,用以照容,主要为圆板形,镜面光洁,镜背饰以花纹,背中央有钮,可穿绳握持。已知最早实例属于齐家文化,或素背,或有星形纹饰。商至西周的镜仍少,纹饰也限于弦纹、叶脉纹等。春秋时期开始
战国时楚国人。墨子再传弟子。好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墨翟弟子胡非子。迫其对“好勇”与“非斗”作出评述,“无说则死”。后被胡非子以“五勇”(猎徒、渔人、陶缶、五刑、君子等五勇)之说折服。遂解长剑
①(?—257)三国时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季文。吴前将军朱桓子。以父任除郎,后拜骑都尉,代桓领兵。赤乌四年(241),随朱然围攻魏樊城(今湖北襄樊),献计破其外围,还拜偏将军。建兴元年(252
僧官名。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僧寺纲科》:“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译为知事,亦曰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亦译作维那。十六国后秦以慧远为之,佐僧正管理全国僧务。僧正秩同侍中,此职稍降。又各寺中亦
官名。十六国前燕置。前秦苻坚沿置。为四禁将军之一。统兵驻于京师,亦经常率军出外征讨。
篇名。北宋程颢撰。系答张载之书信。见《明道文集》卷二。认为“定性”乃是个人“无将迎、无内外”,达到主观与万物一体之境界;谓“性之无内外”,故“动亦定,静亦定”,无动与静之区别。指出张载“定性未能不动,
一作頟担湖(《宋书·符瑞志》),又作额担湖(《资治通鉴》)。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后。《南徐州记》云:“晋元帝南渡,衣冠席卷过江,客主相迎负担于此湖侧”,遂以迎担为名(《景定建康志》引)。宋代堙为田。
南宋绍兴三年(1133)升桂阳监置。治平阳县(今桂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县地。属荆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