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其亲:孝顺他的父母。前一个“亲”是动词,后一个“亲”是名词。子其子:爱护他的子女。前一个“子”是动词,后一个“子”是名词。 人们不仅仅孝顺自己父母,也不仅仅疼爱自己子女。 表示把对自己父母子女的孝慈之心,推广而及于他人。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郑玄注:“孝慈之道广也。”唐.苏頲《处分朝集使勅六》:“欲其日月所烛,霜露所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五谷丰植,万物阜安。”唐.卢粲《复奏驸马墓无称陵之典疏》:“君人之礼,服绝于傍期,盖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猜你喜欢

  • 宋人不辨玉

    源见“燕石妄珍”。讥讽不识真伪的无知的人。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宋人不识玉,鲁贱孔家丘。”

  • 无所措手

    参见:无所措手足【词语无所措手】  成语:无所措手汉语大词典:无所措手

  • 桂折

    同“桂折一枝”。唐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莺迁各异年。”【词语桂折】   汉语大词典:桂折

  • 洛阳社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洛阳有道士董威辇(董京字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晋书.隐逸传.董京》:“(董京)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即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

  • 好头谁斫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隋炀帝〕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因以“好头谁斫”指将受杀戮。清黄遵宪《感事》诗:“闻道诟天兼骂贼,好头谁斫未分明。”【典源】 《资治通鉴》

  • 郢人唱

    同“郢中曲”。唐皎然《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鹡鸰峰兰若见怀》诗:“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 以天下为己任

    把天下安危治乱看作是自己的责任。 表示胸怀治国救民的大志。语出《三国志.魏志.杨阜传》:“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北齐书.崔暹传》:“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隋书.高熲传》:“熲有文武大略,

  • 九折臂

    《楚辞.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本指人屡次折臂,经用多种方药医治,自己也就成了良医。后来引申为比喻阅历广,经验丰富。与“三折肱”意义相同。参见“三折肱”条。见“三折肱为良医

  • 燥湿弦

    《韩诗外传》卷七第二章:“使者曰:‘调则可记其柱。’王曰:‘不可。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使者曰:‘臣请借此以喻。楚之去赵也千有馀里,亦有吉凶之变。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

  •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北周·庾信《郊庙歌辞·角调曲》:“~,义而无立,勤则无成。”【词语言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