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盐梅和鼎”。盐味与酸味相调和。喻指济世的贤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窃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养,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煆,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之毁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
腹饥口渴的人在饮食上容易得到满足。 比喻急迫需要,无暇选择。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四年》:“久安之民骄佚,骄
同“寻源”。唐崔融《从军行》诗:“临海归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同“丰年兆”。宋宋祁《和枢密晏太尉元日雪》:“丰兆欢歌谁不尔,百官兼放五门朝。”元戴良等《甲辰元日对雪联句》:“三冬不作雪,元日乃飞花。殆似呈丰兆,还如献岁华。”【词语丰兆】 汉语大词典:丰兆
《尚书.虞书.大禹谟》:“禹曰:‘枚卜功臣,唯吉之从。’……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唯汝谐。’”旧题汉.孔安国传:“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此禹让之志。”大禹治水有功,舜禅让他继帝位。他辞让未成,后终
同“蹇蹇匪躬”。清钱谦益《匪斋记》:“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易子乎?’”见“蹇蹇匪躬”。清·钱谦益《匪斋记》:“安知上不以 ~勖子乎?”【词语蹇之匪躬】
同“火烧祆庙”。清黄遵宪《述闻》诗之四:“火焚祆庙连锋燧,辙涸羁臣乞海波。”
源见“四凶”。借指贬所。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一:“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词语崇山】 汉语大词典:崇山
同“掉书袋”。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语甫罢,而绣云自舱内出,转询可作诗词否,绣云曰:‘儿是俗人,不解掉文袋。’”鲁迅《华盖集.我的“籍”和“系”》:“譬如,假使要掉文袋,可以说说‘桃红柳绿’
《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伏以圣主中兴,九译戴同文之治;名王内附,十行承赐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