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曹)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深刻,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
源见“惠休才”。美称僧诗。唐鲍溶《酬江公见寄》诗:“曾答雁门偈,为怜同社人。多惭惠休句,偕得此《阳春》。”
《西京杂记》卷二:“梁孝王好营造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后因以“龙岫”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唐李峤《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对岩
同“羊欣白练裙”。清宋琬《冷心芳挽诗》之二:“羊欣裙一叶,把玩倍思君。”
《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后因以“穷则思变”表示人处于艰难环境,就会设法改变现状。唐陆贽《论左降官准赦合量移事状》之三:“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清 王有光《吴下谚联.扒灰》:“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家家户户生活富足。《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见“家给人足”。《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源见“骑箕尾”。指商代贤士傅说。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曲:“箕尾傅说商岩住,空桑子伊尹无父。”
北朝时,洛阳白马寺有奈( ㄋㄞˋ nài 奈)林,盛产葡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浮屠前,奈林葡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奈林实重七斤,葡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帝至
主谓 青鸟传递书信。语本《艺文类聚》卷91引《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夹)侍王母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