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金市骨

千金市骨

原谓以重金购买名马之骨,比喻为求得贤才而不惜代价。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复国以后,为了报仇雪耻,他向燕国旧臣郭隗请教招纳贤士的方法。郭隗回答道,如果对人才非常虚心,象学生对待先生一样,那就会有比自己才能多一百倍的人才前来。如果比别人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就有高于自己十倍的人才前来。别人干,自己也干,一点儿也不肯多费力气,那么就有和自己才能一样的人前来。象一个主人一样,随意的指使甚至打骂,那么,前来投奔的人不过是些没有本事的厮役奴隶,如果您能选拔燕国的贤人,经常向他们请教,天下人听说您这样对待贤人,恐怕所有的贤人都要到楚国来了。燕王问道,那我应该选拔谁呢?郭隗说道;从前有个国君想以千金之资购买一匹千里马,三年时间,还没有买到手。他的一个家臣对他说,我能为您买到。于是就付他千金,让他出去购买。三个月后,他才找到一匹千里马。当他到达时,可惜的是,那匹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五百金买了这匹马的马头回来交账。国君十分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为何用五百金给我买个死马?家臣回答他说,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何况活马?天下听说您不惜重金购买千里马,还怕没人来献千里马吗?果然,不过一年,这个国君先后买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您如要招纳贤士,我看就应象那个人买马骨一样,先从我这里开始。象我这样的人尚且得到重用,何况比我更强的人,他们一定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王专为郭隗修建宫室,把他作为自己的老师对待。不久之后,乐毅、邹衍、剧辛等异国人才纷纷到了燕国。燕王利用他们出谋划策,并与百姓同甘共苦,燕国很快富强起来。而后,他以乐毅为上将军,会合秦、楚、三晋,出兵伐齐,报了当年齐国破燕之仇。

【出典】: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如此,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例句】:

北宋·黄庭坚《豫章集》二《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见“千金买骨”。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gǔ)皮。”


【词语千金市骨】  成语:千金市骨汉语词典:千金市骨

猜你喜欢

  • 金母

    南朝 梁陶弘景《真诰.甄命授》:“昔汉初,有四五小儿路上画地戏。一儿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又《云笈七签》卷一一四:“西王母者,九灵 太妙龟山 金母也。”后

  • 言不由中

    同“言不由衷”。《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见“言不由衷”。《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词语言不由中

  • 云胡不喜

    云:助词,无义。胡:怎么。 怎么不喜欢? 表示心中很喜欢。语出《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赵朴初《周总理画像题词》:“阴霾蔽天今净洗,恶草荒田今锄理,病树枯苗尽

  • 凿饮耕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因以此用为天下太平自食其

  • 疑今者,察之古

    凡对世事有疑问而看不清时,可研究分析历史来解决自己的疑问。意谓古今之理相同,可以鉴古而知今。《管子.形势》:“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 桑榆景

    同“桑榆之景”。清李渔《意中缘.悟诈》:“我把桑榆景,倚靠他,谁知有夫就不认家。”【词语桑榆景】   汉语大词典:桑榆景

  • 御魑

    同“御魑魅”。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御魑恩犹贷,思贤泪自潸。”

  • 四维

    治国的四条纲领。《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是系网的绳子,分于四角,纲举则目张,所以喻为维持国家的要领,立国的根本。【

  • 长戟八十斤

    《三国志.魏书.典韦传》:“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魏将典韦力大无穷,据说他使的双戟有八十斤重。后用为咏勇武之典。唐.杜牧《史将军二首》其二:“弯

  • 连编累牍

    同“连篇累牍”。《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见“连篇累牍”。《花月痕》3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词语连编累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