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指越王句(gōu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屈膝称臣求和,睡柴草、尝苦胆,艰苦自励,愤发图强,立志雪耻复国。后以此典比喻自励、图强,以成就事业。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句践返回国内,于是勤劳受苦,焦虑忧思,悬挂苦胆在自己座位旁边,坐着或躺着都仰望着面前的苦胆,喝水吃饭也要尝尝苦胆汁。他常常提醒自己说:“你忘了在会(guì贵)稽山(今浙江中部)失败后所受之耻辱吗?”句践亲自耕种田地,他的夫人亲自纺纱织布,吃饭不增加两种肉食,穿衣不穿两层华丽衣服,放下架子谦恭地对待贤德有才之人,优厚地接待宾客,救济穷人,悼念死者,和百姓同劳共苦。经过休养生聚,越国由弱变强,最后打败吴国,吴王夫差羞愧自杀。越国又成为当时的一霸。此典又作“尝胆”、“会稽耻”、“句践胆”、“尝胆卧薪”。

【出典】:

史记》卷41《越王句践世家》1742页:“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rǔ乳,通“汝”,你)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衣不重(chóng虫,重复)彩,折节(降低身份)下(屈己尊人)贤人,厚遇宾客,振(同“赈”,救济)贫吊死(悼念死者),与百姓同其劳。”

【例句】:

唐·王维《燕支行》:“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唐·于濆《经馆娃宫》:“句践胆未尝,夫差心已误。”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自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 宋·刘克庄《春夜温五言》诗之十七:“图霸卧薪尝胆,为农拾穗行歌。”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叙录》:“正当尝胆卧薪日,却作观山玩水时。” 元·脱脱等撰《宋史·胡宏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 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列位大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须歃血为誓。”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六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世。” 明·无名氏《鸣凤记·南北分别》:“小弟此去,敢不卧薪尝胆,他日南还,共建大业,岂非至愿乎。”


见“尝胆卧薪”。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典源】《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 (gou) 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 (汝) 忘会 (kuai)稽之耻邪?’”《吴越春秋·句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雠,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今译】 春秋时吴、越发生战争,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句 (一作“勾”)践忍辱求和。后来句践被放回越国,日夜思虑复仇,以苦行激励自己。把苦胆放在坐位旁,坐卧都要看一下胆,饮食也要先尝一下胆 (一说把苦胆挂在门边,出入都要尝一下),对自己说:“你忘了会稽之耻吗?”困了用辣的蓼草来刺激眼睛,脚冷了反而泡在水里。冬天经常抱着冰,夏天手里拿着火把,这样来磨砺自己。后来终于灭了吴国,报了仇。卧薪事不知所出,最早见于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后遂将二者连用。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立志报仇雪耻; 或以“会稽耻”借指亡国之耻。

【典形】 抱冰、尝胆、勾践胆、会稽耻、眠薪、握火、卧薪、薪胆、勾践饮胆、越王尝胆。

【示例】

〔抱冰〕唐·元稹《冬白纻》:“近王之臣谕王意,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尝胆〕 唐·王维《燕支行》:“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勾践胆〕 唐·于濆《经馆娃宫》:“勾践胆未尝,夫差心已误。”

〔会稽耻〕 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眠薪〕 清·孔尚任《桃花扇》:“不共天仇,从此后尝胆眠薪休忘。”

〔握火〕 宋·刘筠《与客启明》:“垂天借喻齐谐志,握火寻盟越绝书。”

〔卧薪〕 清·庞鸣《吴宫词》:“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薪胆〕 清·杨潮观《信陵君义葬金钗》:“咱只为父仇未报常薪胆,他便把那人头一剑手分花。”


【词语卧薪尝胆】  成语:卧薪尝胆汉语词典:卧薪尝胆

猜你喜欢

  • 道士牛

    源见“紫气东来”。指老子出关时所乘骑的青牛。因其中隐含“青”字,故以咏青色。唐雍裕之《四色》诗之二:“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 卓女垆

    源见“文君沽酒”。美称酒肆。清王士禛《沁园春.偶兴与程村羡门同作》词之一:“忆卓女垆边,花笼赵瑟;要离冢畔,霜淬吴钩。”

  • 列土

    源见“分茅列土”。谓分封土地。《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词语列土】   汉语大词典:列土

  • 不识钟鼓飨

    同“不乐钟鼓养”。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鶢鶋至鲁门,不识钟鼓飨。”

  • 潢潦无源

    《孟子.离娄下》:“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百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

  • 桮棬才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注:音bēi,quān,将枝条编成杯盘之形状,然后再以漆加工的工艺)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告子认为,世间的仁义道德,是矫揉造作违

  • 罗含兰菊

    源见“罗含黄菊宅”。称颂地方官员德行高洁。唐李商隐《上河东公谢辟启》:“是以艮背却行,求心自处,罗含兰菊,仲蔚蓬蒿。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抚高松则叹大夫之虚位。”

  • 竹上鱼

    源见“鲇鱼上竹竿”。喻羁身仕宦不能脱身、求进艰难之人。宋王千秋《生查子》词之七:“功名竹上鱼,富贵槐根蚁。”

  • 黄河一代清

    同“黄河千年一清”。北周庾信《奉和平邺应诏》:“阵云千里散,黄河一代清。”

  • 垂橐而入,稇载而归

    橐:囊。稇:捆缚。载:装载。 倒垂空囊而入,满载实物而归。 形容来时空手,去时大有收获。语出《国语.齐语》:“诸候之使,垂橐而入,稇载而归。”韦昭注:“垂,言空而来。橐,囊也。言重而归也。稇,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