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卷五《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汉武帝曾在长安城中建柏梁台,能七言诗的臣子方
同“鵩鸟集于前”。唐白居易《和春深》之九:“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源见“夸父逐日”。谓为成就事业而遇到困难。亦喻指气势磅礴。唐杜牧《池州送孟池先辈》诗:“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周:周济,救济。继:接济。 只救济急需的人,不资助富裕的人。 表示对穷人要雪中送炭,对富人不锦上添花。语出《论语.季氏》:“子曰:‘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北魏.韩显宗《上言时务》:“在朝诸
同“树桃李”。唐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文武:周文王、武王。布:展布,陈列。方策:典籍。 周文王武王的施政主张,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意谓国家重大政事,都有陈规可循。语出《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为灌坛令,武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武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
《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因以“薪槱”比喻贤良的人才,亦喻选拔贤良的人才。《晋书.罗宪滕修等传论》:“薪槱之任,
《晋书.挚虞传》附太叔广:“东平太叔广枢机清辩,广谈,虞不能对;虞笔,广不能答;更相嗤笑,纷然於世云。”西晋时东平人太叔广,才思敏捷,出口即章。与当时名家挚虞谈论时,太叔广提出的问题挚虞常不能对答。后
见“别有天地”。《金瓶梅》1回:“洞府无穷岁月,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