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

汉书.李夫人传》:“上(即汉武帝刘彻)思念李夫人(李延年妹,参见“倾国倾城”)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絃歌之。”

汉武帝所作歌中“姗姗来迟”包含着对已故李夫人的思念与伤悼之情。

后常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从容缓步的姿态,又可借以揶揄人迟到。唐.罗虬《比红儿诗》:“通宵甲帐(古时帐以甲乙编次,故有甲帐乙帐之称。据《北堂书钞》卷一三二录《汉武故事》说:“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次为乙帐。甲帐以居神,乙以自居。”)散香尘,汉帝精神礼百神。若见红儿醉中态,也应休忆李夫人。”(《香艳丛书》第三集)


述补 姗姗,走路缓慢从容样。形容走路慢腾腾,来晚了。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刘心武《钟鼓楼》6章:“薛大娘和薛师傅出于面子也不当众盘问薛纪徽为何~。”△用于人的行动慢和时令迟。也作“姗姗而来”、“姗姗其来”、“珊珊来迟”、“跚跚来迟”。


姗姗来迟”用以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态。语出 《汉书·外戚传上·李孝武夫人》: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为作诗曰: ‘是邪? 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颜师古注: “姗姗,行貌。”后形成 “姗姗来迟”一语,形容女子的从容舒缓行态。

为什么是 “姗姗”来迟呢?

古代女子,除有 “三从四德”的要求之外,还要求 “笑不露齿,行不露脚”( 女子长裙曳地) ,这样,女子走路必然不会 “大步流星”,只能像是舞台上的 “青衣”那样碎步而行,日本女子在特定场会也是小步而行。所以,“姗姗”即有 “徐缓”之义。“姗姗”犹言 “款款”,“款款而来”即谓缓慢从容而来。因是形容女子行态,二者还兼有 “轻盈”之义。 《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 “款,犹缓也。”杜甫 《曲江》: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飞”即谓徐缓地飞。

姗姗来迟”今使用范围已转移、扩大,来晚了,迟到了,皆可谓之 “姗姗来迟”。


【词语姗姗来迟】  成语:姗姗来迟汉语词典:姗姗来迟

猜你喜欢

  • 文翁儒化

    同“文翁化俗”。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诗:“诸葛 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 碎壶

    同“碎唾壶”。清李邺嗣《赠梁公狄先生》诗之二:“歌罢同镌石,吟成自碎壶。”

  • 三旨相公

    此典为王珪身为宰相,庸碌无为,上朝退朝,惟诵圣旨事。王珪(1019-1085年),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仁宗时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熙宁三

  • 玉温

    《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后因以“玉温”谓仁德。宋张耒《大礼庆成赋》:“天子粹然玉温,健然天运。”【词语玉温】   汉语大词典:玉温

  • 羊裘钓

    《后汉书.严光传》载:严光一名遵,字子陵,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及秀即帝位,光变姓名,披羊裘钓泽中。帝查访得知,“乃备安车玄?,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

  • 洛波神

    同“洛神”。明文徵明《赋王氏瓶中水仙》诗:“老去陈王才力减,相看无那洛波神。”

  • 校书如扫尘

    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卷二五):“宋宣献博学,喜藏异书,皆手自校雠(chóu校勘)。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原是宋代藏书家宋绶对校书的评论,后用以形容

  • 潘郎挟弹

    《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潘岳)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西晋文人潘安仁(岳)少年时常持弹弓外出以打鸟为戏。后将“潘郎挟弹”用作喻指少年游乐之典。唐.刘禹锡《百舌吟》诗:“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

  • 躁人之辞多

    躁:烦躁。 焦躁竞进的人其言辞必然多而杂。语出《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孔颖达疏:“以其吉善辞直,故辞寡也;以其烦躁,故其辞多也。”宋.陆九渊《与王顺伯》:“躁人之辞多者,谓其躁妄

  • 出谷禽

    同“出谷莺”。前蜀韦庄《三用韵》:“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