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原十日饮

平原十日饮

指秦昭王表面写信邀赵国平原君赵胜来秦国作十日宴饮,实际是要平原君赵胜交出藏在他家里的魏齐,为范雎报以前拷打之仇。后以此典比喻宾朋短暂欢聚。战国时范雎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赵胜家里,一定要替范雎报这个仇,假情假意地写了一封友好的信送给平原君,说道:“我听说您具有崇高正义感,愿意跟您结成彼此平等、没有拘束的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我愿意和您作十天长饮。”平原君害怕秦国,又以为信中说的是真话,就到秦国去会见昭王。秦昭王同平原君赵胜喝了几天酒,对平原君赵胜说:“从前周文王得到吕尚,把他看作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把他看作仲父;现在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哩。范先生的仇人在您家里,希望您派人回去拿他的头来;不这样,我将不放您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此典又作“十日欢”、“十日饮”、“宾客平原”、“平原饮”、“清樽十日留”、“平原酒”、“平原张宴”。

【出典】:

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15、2416页:“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通“佯”,假装)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同平常人一样往来交好),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而入秦见昭王。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昭王谓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领袖,商纣时为西伯,统治时期,国势强盛)得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纣,封于齐)以为太公(尊敬称呼),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任用管仲改革,国力富强)得管夷吾(名仲,被齐桓公任命为卿,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以为仲父(对管仲尊称),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吾不出君于关。’”

【例句】: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主谓 与平原君饮酒十日,指朋友间小聚欢饮。语本《史记·范雎传》:“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叙》诗:“~,中散千里游。”△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话不投机半句多


【典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 (wei) 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今译】 战国时范睢为秦昭王丞相,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囚禁。昭王欲为他报仇,听说魏齐已逃往赵国平原君处,于是假意写信给平原君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与您结为布衣百姓那样的好朋友,请您光临我这里,我要与您作十日之饮。”参见《范睢绨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宾朋相聚尽欢。

【典形】 宾客平原、平原酒、平原十日饮、平原饮、平原张宴、清樽十日留、十日欢、十日饮、平原宴浃旬、十日滞平原、极欢留十日、平原期。

【示例】

〔宾客平原〕 明·徐渭《与诸生三到徐氏园》:“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

〔平原酒〕 清·唐孙华《哭顾观庐侍郎》:“时置平原酒,曾分鲍叔金。”

〔平原十日饮〕 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

〔平原饮〕 清·钱谦益《东壁楼简程鲁瞻》:“他时得遂平原饮,倾盖相看笑白头。”

〔平原张宴〕 清·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清樽十日留〕 清·顾炎武《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十日欢〕 唐·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十日饮〕 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词语平原十日饮】  成语:平原十日饮汉语词典:平原十日饮

猜你喜欢

  • 苏井

    源见“苏耽”。指苏仙公院中之井。传说此井之水和橘叶可治疫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殊苏井诸家树,亦非李氏千头奴。”【词语苏井】   汉语大词典:苏井

  • 邯郸道

    唐.沈既济《枕中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开元中,卢生在邯郸道旅舍中,遇道士吕翁。卢生为不能搏取功名富贵而慨叹。吕翁以一枕授生,生遂熟睡入梦。历数十年荣华富贵又遭逢坎坷。及至醒来,店主炊黄粱饭尚未熟

  • 亡马

    源见“塞翁失马”。称因祸得福,祸福相生。宋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词:“祸福如亡马,机关喻狎鸥。”【词语亡马】   汉语大词典:亡马

  • 分虎竹

    《汉书.孝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用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后遂以“分虎竹”谓官拜郡守

  • 渭水飞熊

    源见“非熊兆”。指隐士见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今人称隐士见用,多曰渭水飞熊。”【词语渭水飞熊】   汉语大词典:渭水飞熊

  • 甘宁锦缆

    三国吴国巴郡临江人甘宁,字兴霸,为孙权将,从周瑜御曹兵,屡立战功,时称江表虎臣。生活奢侈,以缯锦为缆系舟。《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宁轻侠杀人,藏合亡命,闻于郡中。其出入,步则陈

  • 朱汗

    同“赤汗”。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于是选朱汗之马,校黄金之埒。”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三:“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词语朱汗】   汉语大词典:朱汗

  • 卧龙

    同“卧牛衣”。龙,指龙具,即牛衣。唐戎昱《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 阳都人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

  • 周南传里人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毛诗故训传》把《周南》开始的《关雎》诗篇,解释为赞美“后妃之德”的诗。后因以为称颂后妃之典。清.

  • 春风得意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以“春风得意”指读书人登科后的得意心情。元乔吉《金钱记》四折:“我见他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又指官运亨通或办事成功后的自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