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异口同音

异口同音

也作“异口同声”,形容大家的说法完全一致。庾炳之(388-450年)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祕书、太子舍人。后迁吏部尚书,参与机密,一时权倾朝野,内外归附。庾炳之性强急,喜怒露于辞色。素无学识,所以不为众望所推。一次,吏部令史钱泰、主客令史周伯齐到他家中议事。钱泰善弹琵琶,周伯齐善唱歌,庾炳之便强留他们住下。按规定,令史议事,不能住宿在外,所以有司弹劾了他。宋文帝历来对他十分优宠,不欲治罪,而想将其调任丹阳。尚书右仆射何尚之奏言:“庾炳之所做的事情,人们都异口同声,即使陛下对他恩宠再大,如果派他去丹阳任长官,恐怕很难预测有什么好处。”宋文帝终于罢免了庾炳之的官。

【出典】:

宋书》卷53《庾炳之传》1520页:“太祖欲出炳之为丹阳,又以问尚之,尚之答曰:‘……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例句】:

旧唐书·穆宗贞献皇后萧氏传》:“今自上及下,异口同音,皆言萧弘是真,萧本是伪。” 鲁迅《我要骗人》:“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口同声的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徽号。”


见“异口同声”。鲁迅《彷徨·长明灯》:“‘那自然!’三个人~地说。”


【词语异口同音】  成语:异口同音汉语词典:异口同音

猜你喜欢

  • 河阳景

    同“河阳一县花”。南唐李中《新喻县酬王仲华少府见贻》诗:“每惭花欠河阳景,长愧琴无单父声。”

  • 妆点

    南朝陈后主《三妇艳诗》:“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点:本指用胭脂、檀粉等点面颊或嘴唇。妆点,指妇女的梳妆修饰。后人也称掩饰、夸大为“妆点”。【词语妆点】   汉语大词典:妆点

  • 淮海桑田

    同“沧海桑田”。南朝 陈江总《明庆寺诗》:“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

  • 赳桓

    同“赳赳桓桓”。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复顾及民生,岂知贻害如此之巨哉!”【词语赳桓】   

  • 田横五百士

    指田横的五百部属听到田横已死,都自杀了。后以此典比喻士人义烈有节,以死相从。田横(?——前202年),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本是齐国贵族。秦末,从兄田儋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

  • 疑蛇

    源见“杯弓蛇影”。借指引起疑虑之事。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盗乌悬察,疑蛇立辨。”【词语疑蛇】   汉语大词典:疑蛇

  • 鹏翼图南

    同“鲲鹏图南”。柳亚子《陆郎曲赠子美》:“一朝鹏翼图南去,斥鷃樊篱笑岂知。”

  • 度日如岁

    过一天如过一年。形容日子难过。也作“度日如年”。出自五代张希崇之事迹。张希崇(888-939年)字德峰,幽州蓟县(今天津蓟县)人。唐哀帝天祐年间投燕帅刘守光,升至裨将。后唐庄宗时仍为边将,后被契丹元帅

  • 首碎秦庭

    同“哭秦庭”。唐柳宗元《睢阳庙碑》:“首碎秦庭,终懵《无衣》之赋。”

  • 越俎代疱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庖人:厨子。尸: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祝:祭祀时替人告神求福的人。樽俎:古代盛酒和盛肉的器皿。意为人各有职,尽管厨子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