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徐妃半面妆

徐妃半面妆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 郯人也……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后因以“徐妃半面妆”借指不完整的事物。唐李商隐《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典源】《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今译】 南朝梁元帝的徐妃容颜不佳,不受宠爱,元帝两三年才到她房里一次。徐妃因为元帝一只眼是瞎的,每次知元帝将来,一定作半面妆等候。元帝来一见便大怒而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妆饰等。

【典形】 半面春、半面妆、半妆、徐妃半面妆、徐娘半面、徐妆、妆半、半面恼红妆、徐妃半面、半面宫妆。

【示例】

〔半面春〕 明·徐渭《唐伯虎画崔氏像》之一:“巫云已散当年梦,吴粉空传半面春。”

〔半面妆〕 宋·宋祁《落花》:“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半妆〕 宋·辛弃疾《永遇乐·赋梅雪》:“晚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

〔徐妃半面妆〕 唐 · 李商隐 《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徐娘半面〕 宋·钱惟演《荷花》:“徐娘羞半面,楚女妬纤腰。”

〔徐妆〕 宋·史达祖《夜合花》:“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妆半〕 宋·苏轼《新渡寺席上》:“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


【词语徐妃半面妆】  成语:徐妃半面妆

猜你喜欢

  • 凤垂鸿猷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四:“东莞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人,世居京口,隆安中凤凰集其庭,相人韦薮谓之曰:‘子必协赞大猷。’”凤凰飞集刘穆之住宅,相者认为这是预兆刘氏将辅佐帝业成功。后用为光大帝业之典。唐

  • 击壤声

    同“击壤歌”。南朝 宋谢灵运《初去郡》诗:“即是羲 唐化,获我击壤声。”

  • 天道无亲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下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天道无亲”,意谓上天公正,不偏袒亲私。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嗟尔百代,子子

  •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哀:可怜。劬( ㄑㄩˊ qú )劳:劳苦。 可怜我的父母啊,他们生我养我,历尽辛劳。 旧指对双亲的感激和思念。语出《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唐.张说《元识

  • 石尤

    同“石尤风”。明张煌言《答曹云霖监军书》:“弟栖迟沙关,几三月矣。金尽粟空……只得仍图北返。两番鼓棹,又为石尤留滞。”【词语石尤】   汉语大词典:石尤

  • 裂帛系书

    源见“雁足书”。指设法传送信息。南朝 梁江淹《恨赋》:“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 国能

    技能精熟,居一国之首。《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寿陵:燕国邑名。邯郸:赵国国都。余子:指弱龄未壮的人。匍匐。以手伏地而行。【词语国能

  • 清洛荐尧书

    《尚书中候》:“尧沉璧于雒,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传说帝尧将玉璧沉入雒水中,有玄龟负书出水。后遂用为颂赞时世圣明之典。唐.李群玉《龟》诗:“他时清洛汭,会荐帝尧书。”

  • 手八叉

    源见“叉手吟”。形容文思敏捷。清赵翼《集益斋即事戏呈休宁座主》诗:“公于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词语手八叉】   汉语大词典:手八叉

  • 祸生肘腋

    见“变生肘腋”。《周书·孝闵帝纪》:“~,衅起萧墙。”【词语祸生肘腋】  成语:祸生肘腋汉语大词典:祸生肘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