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殃及池鱼

殃及池鱼

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鲁迅《书信.致许广平》:“然而,‘殃及池鱼’,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不怕’之人们,亦一同逃出,如脱大难者然。”


述补 池,护城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省语。比喻无辜受连累。语出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太平广记》卷466转引)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然而,~,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不怕’之人们,亦一同逃出,如脱大难者然。”△多用于指因别人的过错而受害。→瓜葛相连 累及无辜。也作“祸及池鱼”、“祸近池鱼”。


【典源】 《艺文类聚》 卷九十六引《风俗通》 曰:“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旧说池中鱼人姓李,居近城。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灾烧死。谨《百家书》曰: 宋城门失火,因汲池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中伤量谨也。”《太平御览》卷九三五亦载。

【今译】 宋国的城门失火,火势蔓延,烧着了住在附近的渔人家,李姓渔人被烧死了。一说宋国城门失火,因从池中打水灭火,池水干涸,水中的鱼都枯死了。

【释义】 后以此典比喻无端遭祸或牵连受害。

【典形】 池鱼、火及池鱼,失火城门、殃分池鱼、殃及池鱼、鱼祸、池鱼悲。

【示例】

〔池鱼〕 唐·白居易《杂感》:“城门自焚��, 池鱼罹其殃。”

〔火及池鱼〕 宋·张孝祥《代揔得居士上宰相》:“雨流木偶,所念无归; 火及池鱼,又将奚咎?”

〔失火城门〕 清·杨潮观《温太真晋阳分别》:“这的是失火城门有将来恐,处堂燕雀还做平时梦。”

〔殃分池鱼〕明·李东阳《次汝学地官韵》:“福宁非塞马,殃已分池鱼。”

〔殃及池鱼〕 宋·汪元量《贾魏公府》之三:“门径风轻飞野马,亭台火殃及池鱼。”

〔鱼祸〕 宋·洪炎《庚戎岁六月四日至洪城》:“人言城门火,鱼祸自靡遗。”


【词语殃及池鱼】  成语:殃及池鱼汉语词典:殃及池鱼

猜你喜欢

  • 闻笛感

    同“闻笛泪”。清赵翼《阅邸报同年冯鲁岩总宪病殁诗以哭之》之二:“今日更增闻笛感,同时幕府几人存?”

  • 见尧于羹

    源见“羹墙见尧”。表示对已故帝王的仰慕追念。宋王安石《英德殿上梁文》:“纂禹之服,斯成万世之功;见尧于羹,未改三年之政。”

  • 祁奚之举

    据《左传.襄公三年》和《国语.晋语》记载:祁奚为春秋时晋国人,悼公时为中军尉,老而请退。悼公问其可继之人,奚推荐仇人解狐,狐不及继而死,又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当时人赞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后因以

  • 附书黄犬

    源见“黄耳传书”。指传递家信。清龚鼎孳《贺新郎.影梅庵忆语开卷泫然》词:“碧海青天何限事,难倩附书黄犬。”

  • 留侯辟谷

    《史记.留侯世家》:“及立萧何相国……留侯乃称曰:‘……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世,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辟,音pì。汉朝功臣张良在功成封侯后

  • 丽藻春葩

    唐 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后以“丽藻春葩”比喻美妙的言谈。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如同这样,李白那煎心烙肺的愁焰,也便烧得他那

  • 拍洪崖肩

    《文选》卷二一西晋.郭景纯(璞)《游仙诗七首》(其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左拍洪崖肩。”“洪崖”是神话传说中的仙人。西晋诗人郭璞曾在诗中以“右拍洪崖肩”句表示与仙人同游。后世遂用作

  • 秦声

    《史记.张仪列传》附《陈轸传》:“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

  • 兴丞相叹

    秦丞相李斯见两种处境不同的鼠因而感叹的故事。《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

  • 咬文啮字

    见“咬文嚼字”。清·朱焘《北窗呓语》:“酒场遇不读书人,所行觞政,切不可~,兼以诗词困人。”【词语咬文啮字】  成语:咬文啮字汉语大词典:咬文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