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三生石”。指友人的期约。明高启《期徐七游云岩》诗:“明朝风雨还同往,恐负高僧石上期。”
源见“抱瓮灌园”。比喻不施机巧的纯朴之心。清俞樾《驻云飞》曲:“争似先生抱个忘机瓮,君不见万种机谋总是空。”【词语忘机瓮】 汉语大词典:忘机瓮
同“脱颖而出”。明何景明《送韩大之赴新都》诗:“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词语脱囊】 汉语大词典:脱囊
玄:幽昧深远。原为道家语,指“道”的微妙无形。妙:精微,奥妙。 幽深又幽深,它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意谓幽隐无形之“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语出《老子》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
推卸罪责,加于别人。《晋书.王裒( ㄆㄡˊ póu 掊)传》:“父仪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遂引出斩之。”仪:
同“横流沧海”。南朝 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词语横流】 汉语大词典:横流
源见“三冬足文史”。指贫士读书时间。明汪廷讷《狮吼记.抚儿》:“嘱吾儿三冬勤下工夫,高车驷马光门户。”【词语三冬】 汉语大词典:三冬
对和尚的称呼。明代杨慎《丹铅录》:“古今儒雅,多呼僧为支郎者。《高僧传》云:魏有三高僧,曰支谦、支谶、支亮。支谦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晴黄,复多智。时贤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唐代韦庄
《礼记.中庸》宋朱熹题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
源见“探骊得珠”。喻指冒险历难以探求所欲之物。清 毛莹《梁州序犯.家园对酒偶兴》套曲:“遥想羊肠纵辔,龙颔探珠,所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