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独孤侧帽

独孤侧帽

周书.独孤信传》载:独孤信仪表风雅俊逸,“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后遂以“独孤侧帽”形容人姿仪俊秀,为人羡仿。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诗:“独孤侧帽倾士女,正平摇笔凌王侯。”


【典源】《周书·独孤信传》:“ (独孤) 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北史·独孤信传》亦载。【今译】 北周独孤信姿仪俊秀,风度高雅,声振四方。任秦州刺史时,一次打猎天晚,他驰马入城,帽子有些偏斜。第二天,士民百姓戴帽子都效仿他而斜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风仪高雅,为人羡慕; 也用以咏外出游赏。

【典形】 侧帽、侧帽檐、独孤侧帽、角巾欹、巾欹、欹短发、欹冠、欹客帽、欹帽、欹乌纱、轻风侧帽、纱帽侧、乌帽侧、席帽斜、醉帽欹侧、乌帽欹斜、醉帽斜、欹纱帽、欹巾冠、帽檐欹。

【示例】

〔侧帽〕 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侧帽檐〕 唐·李商隐《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独孤侧帽〕 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独孤侧帽倾士女,正平摇笔淩王侯。”

〔角巾欹〕宋·黄庭坚《次韵文安国纪梦》:“独怪区区践绳墨,相逢未省角巾欹。”

〔巾欹〕 宋·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欹短发〕 宋·范成大《丁酉重九药市呈坐客》:“乌帽不辞欹短发,黄花终是欠东篱。”

〔欹冠〕 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

〔欹客帽〕 宋·吴文英《齐天乐·毗陵陪两别驾》:“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

〔欹乌纱〕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乌纱。”

〔轻风侧帽〕 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纱帽侧〕 唐·杜甫《秋野》之三:“掉头纱帽侧,曝背竹书光。”

〔乌帽侧〕 唐·白居易《予自到洛中联句》:“起时乌帽侧,散处玉山颓。”

〔席帽斜〕宋·范成大 《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城中马上那知此,尘满长裾席帽斜。”


猜你喜欢

  • 苌叔碧化

    同“苌弘化碧”。苌弘,字叔。柳亚子《慕谒孙先生之灵堂有感》诗之二:“绕朝不用吾终憾,苌叔难凭碧化量。”

  •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媚:爱。言:问讯。 意谓旁人从远方归来,进门只知爱自己的家人,谁也不来慰问一下自己。 表示孤寂而缺少慰藉。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 汲冢刊谬

    参见:汲冢详蠹

  • 巴勒渚纳

    见“同饮班朱尼河水”。

  • 畏影而走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寓言中的蠢人为了摆脱自己的身影和脚印,拼命奔跑

  •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

    天下难道会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吗? 旧指背叛父亲的人没有出路。语出《礼记.檀弓上》:“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

  • 焦烂郦其

    源见“齐烹”。谓求建功业而丧身。唐白居易《答四皓庙》诗:“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 方瞳人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三:“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帷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

  • 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恶( ㄨˋ wù )恶( ㄜˋ è ):憎恨坏人坏事。 憎恨坏人坏事,只限于干坏事的当事人,褒扬好人好事,连带其子孙也受优待。语出《公羊传.昭公二十年》:“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后汉书.杨

  • 怜取眼前人

    怜:爱怜。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怜爱自己身边的人。 旧时常指男子断绝外遇把爱心移向自己的妻子。语出唐.崔莺莺《告绝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宋.晏殊《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