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绿帻卖珠儿

绿帻卖珠儿

绿帻(zé责):绿色头巾,是地位卑下的仆役的服饰。卖珠儿:贩卖珍珠的男孩子。绿帻卖珠儿指的是西汉馆陶公主的男宠董偃。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生女,人们又称她为窦太主,原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后陈午去世,馆陶公主守寡,50多岁了,爱幸董偃。当年董偃和母亲以贩卖珍珠为生,13岁时,跟着母亲来到馆陶公主家。公主身边的侍女都夸董偃长得漂亮。公主召见他,说:“我当你妈妈来抚养你吧!”就把董偃留在公主住宅中。让人教董偃读书,掌握计数、相马、驾车、射箭等技艺,并读了许多人物传记。董偃到18岁时,和公主关系密切,公主外出,董偃就为她驾车;公主回府,董偃就在内室侍奉。董偃为人温柔,待人和气,因为公主的缘故,许多王公显贵都乐于和他交往,在当地很有名气,人称“董君”。有一天,汉武帝来到公主家,公主穿上奴仆的服饰亲自下厨宰牲割肉款待武帝。主客刚一落座,武帝说:“我想见一见主人翁。”公主走下殿去,摘掉头上首饰和耳环,赤脚步行叩头道歉说:“臣妾行为不端,没脸面见人,对不起陛下,应当受极刑惩罚。如果陛下不把我进行治裁,我将叩头谢罪。”武帝下令免礼平身。公主穿上鞋,戴好首饰,起身,走到东厢房拉着董偃出来。董偃头戴绿头巾,戴着皮制套袖,跟着公主走上前去,趴在殿下。公主向武帝介绍说:“馆陶公主的厨师董偃冒死来拜见皇上。”后以“绿帻卖珠儿”为典,咏王公显宦家中的男宠,或指贵族轻薄子弟。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53、2854、2855页:“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páo袍,通“庖”)人臣董偃昧死再拜谒。’”

【例句】: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唐·李白《古风》之8:“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帝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唐·吴融《赠李长史歌》:“卖珠曾被武帝问,熏香不怕贾公知。” 清·黄景仁《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典源】《汉书·东方朔传》:“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 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庖) 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驩乐。”

【今译】 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年五十余岁,爱幸董偃。原先董偃与他母亲以卖珍珠为生,十三岁时随母进出馆陶公主家。馆陶公主见董长得俊秀,将其留在府中,让人教他各种技艺、读书,与公主形影不离。因为他受公主宠幸,王公显贵都与其交游,名气很大,称为董君。后来武帝去馆陶公主家,公主殷勤迎接,武帝说:“我想见见主人翁。”公主连忙取下首饰,叩头请罪,说:“我做了脸面无光的事,实在有死罪。”武帝赦免了。公主亲自去东厢将董偃带上来,董偃戴着侍役的绿头巾,做厨子的打扮,伏在殿下,公主引见说:“馆陶公主厨人董偃冒死拜谒。”董偃叩头谢罪,武帝让他起来,叫他穿好衣冠上坐。公主亲自端菜递酒。武帝不叫董偃的名字,称他主人翁,饮宴十分欢乐。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王公官宦家的男性内宠; 或借指帝王亲近的内臣。

【典形】 董偃鬻珠、绿帻厨人、卖珠儿、卖珠轻薄儿、主人翁、谒董君、冠绿帻。

【示例】

〔董偃鬻珠〕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绿情厨人〕 清·黄景仁 《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卖珠儿〕唐·李商隐《井泥》:“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卖珠轻薄儿〕 唐·李白 《古风》之八:“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自马骄且驰。”

〔主人翁〕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猜你喜欢

  • 孤藐

    源见“藐孤”。谓幼年丧父,失去依靠。《晋书.杜有道妻严氏传》:“年十三,适于杜氏,十八而嫠居。子植、女韡并孤藐。”唐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孤臣不天,早失父荫,兄弟孤藐,并未成人。”亦泛指年幼的

  • 多岐

    岐,通“歧”。同“多歧”。唐许浑《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诗:“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多岐空扰扰,幽室竟伥伥。”【词语多岐】   汉语大词典:多岐

  • 贞义女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载:春秋时,楚伍子胥逃吴至溧阳,乞食于女子,女子与之食而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遂投濑水而亡。后因称此女

  • 绣衣吏

    同“绣衣持斧”。唐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东吴美退居。”【词语绣衣吏】   汉语大词典:绣衣吏

  • 鶢鶋悲愁

    源见“鲁禽情”。比喻违背本愿而忧愁不安。唐李白《大鹏赋》:“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

  • 报杨金

    源见“四知金”。指贿金。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虽复投报杨金,君子以之贻戒。”

  • 函关偷渡

    《史记.孟尝君传》:“夜半至函谷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战国时,孟尝君曾一度入秦为相。后他想回到齐国去,秦昭王便想杀掉他。他逃到函谷关正值夜

  • 簧鼓

    比喻巧言惑人。《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庄子.骈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成玄英疏:“如笙簧鼓吹,能感动于物。”【词语簧鼓】   汉语大词典:簧鼓

  • 大鹏飞

    源见“鲲鹏展翅”。谓气势浩大。唐李峤《海》诗:“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 傅岩

    源见“拔才岩穴”。殷相傅说曾隐于傅岩,后因以泛指贤士栖隐之处或隐逸的贤士。唐王维《登河北城楼作》诗:“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宋苏轼《答曾学士启》:“贱如莘野,犹为席上之珍;远若傅岩,尽入彀中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