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钵相传

衣钵相传

衣指佛教僧尼的袈裟,钵指僧尼的食器。中国佛教禅宗的师徒传授便是以这两种物品为表征的,因此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师徒之间的继承关系。出自菩提达摩的事迹。菩提达摩(?-528或536年),相传为南天竺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南朝宋末泛海到广州,又往北魏洛阳。后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进行禅修。后遇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和衣钵,成为禅宗二祖。以后这套衣钵便成为禅宗门中继承关系的主要信物。

【出典】:

旧唐书》卷191《神秀传》5109页:“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伽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60回:“世上既有‘缠足大仙’,自然该有‘赤足小仙’,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 清·佚名《仙侠五花剑》11回:“他娘知道她将来是个胜于其母的俏女,便从她垂髫的时候,把自家的衣钵一一传授于她,十三岁学得琵琶,就有人不惜重金梳栊而去。”


主谓 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指僧尼化缘的盛具。中国佛教禅宗师父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常常行授予衣钵的仪式。语本《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师徒间思想、学术、技艺等方面的继承。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所以~,为希学之正统者,盖有由也。”△现多用于学说、技术的师徒传授。


【词语衣钵相传】  成语:衣钵相传汉语词典:衣钵相传

猜你喜欢

  • 履霜之戒

    源见“履霜坚冰”。指灾祸将临,当知有所戒慎。清何琇《樵香小记.翚帅师》:“胡传谓: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偏正 踩霜而知严冰季节将至的警诫。比喻某种后果可能产生之前的警诫。清·何琇

  • 海底飞尘

    同“沧海桑田”。唐白居易《浪淘沙》词:“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 山斗

    同“泰山北斗”。明乔世宁《何先生传》:“明兴,诗文足起千载之衰,而何 李最为大家,今学士家称曰‘何 李’,或称曰‘李 何’,屹然为一代山斗云。”亦用为敬词。《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尚不曾拜识山斗,晚

  •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进人、退人:指对人亲近、疏远。加诸膝:把他放在膝盖上,表示非常亲热。坠诸渊:把他推进深水潭,表示非常憎恶。 意谓按照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对人的态度。语出《礼记.檀弓下》:“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 戴高帽儿

    同“戴高帽子”。《儿女英雄传》八回:“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见“戴高帽子”。《儿女英雄传》8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

  • 黍一炊

    同“黍炊”。宋陆游《生世》诗:“乾坤成毁由来事,生世真同黍一炊。”

  • 积水成渊

    喻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兼语 聚积细水而汇成深渊。比喻只要不断地努力,就能取得事业成功。《荀子·劝学》:“积土

  • 瓦飞弹清角

    源见“晋君听琴”。形容泣鬼神动天地的音乐。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付羲秀才》:“未能瓦飞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 福不盈眥

    福分不长久。汉代班固《答宾戏》:“福不盈眥( ㄗˋ zì ),祸盈于世。”眥:同“眦”,眼眶。不满眼眶,喻不能长久。【词语福不盈眥】   汉语大词典:福不盈眥

  • 燕颔虎头

    源见“封侯万里”。能立功封侯者的相貌。《花月痕》四二回:“总兵燕颔虎头,后来功名鼎盛。”见“燕颔虬须”。《花月痕》42回:“总兵~,后来功名鼎盛,如何会死?”【典源】 《东观汉记·班超》:“(班)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