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原作“信不由衷”,指双方协定并非出于内心诚意。后用为言不由衷,表示心口不一,所言非出至诚。平王东迁后,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相继以诸侯供职王室,掌握实权。为了削弱郑国实力,周平王有时也让西虢公参预政事,郑庄公很不高兴。这时,周平王又害怕与郑国关系恶化而将自己太子和郑庄公太子互相交质于对方。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桓王即位,将国家政权完全交给西虢公,周、郑关系恶化并发生了战争。对此,左丘明评价说:“不是出自内心的信任,即使有了抵押品也没有什么益处。”

【出典】:

左传·隐公三年》:“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润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例句】:

三国魏·臧洪《答陈琳书》:“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 元·托托《宋史·何铸传》:“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向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主谓 衷,内心。说的话不是出自内心,即不是真心话。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郑振铎《访笺杂记》:“说尽了从来不曾说过的无数恳托敷衍的话——有时还未免带些~ 的浮夸——一切都只为了这部《北平笺谱》。”△贬义。多用于说明表里不一的人。→虚词诡说↔心腹之言。 也作“言不由中”。


【词语言不由衷】  成语:言不由衷汉语词典:言不由衷

猜你喜欢

  • 酉馆

    同“酉室”。明王世贞《九友斋十歌》之十:“祇园山水天与开,酉馆图书世稀识。”【词语酉馆】   汉语大词典:酉馆

  • 绛帐融

    源见“绛帐”。敬称马姓前辈。清周亮工《次韵赠同里马遇伯》:“乱里谈经处,春风绛帐融。”

  • 义者宜也

    做事适宜就叫做“义”。语出《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孔颖达疏:“宜谓遇事得宜。”《淮南子.齐俗训》:“义者,宜也。昔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汉书.公孙弘传》:“弘对曰:‘臣闻

  • 负螟

    源见“螟蛉”。比喻以他人之子作为养子。《宋书.东平王子嗣传》:“而妾颜训养非恩,抚导乖理,情阙引进,义违负螟。”【词语负螟】   汉语大词典:负螟

  • 雪中棹

    源见“访戴”。指访友之船。唐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 鲁元

    《史记.高祖本记》:“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服虔曰:‘元,长也。食邑于鲁。’韦昭曰:‘元,谥也。’”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娶吕公女,生鲁元公主。后遂用为咏

  • 邛坂叱登

    源见“王尊叱驭”。指勇登险境。清赵翼《题孙子潇翰林诗册》诗:“檀溪奋跃三丈阔,邛坂叱登九折敻。”

  • 雷化龙梭

    《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年轻时在雷泽打鱼,打上一枚织布的梭子,回家将梭子挂在墙上。不一会儿,雷雨大作,梭子化龙而去。后遂以“雷化龙梭”喻贤才应时而起,飞黄腾达。宋李流谦《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 城是人非

    源见“辽东鹤”。感慨人事变迁。元 查德卿《柳营曲.金陵故址》曲:“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

  • 北夏门

    《世说新语.任诞》:“任恺既失权势(据梁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说,恺与贾充不和,充使有司奏恺用御食器坐免),不复自检括(此指纵酒逸乐),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裒败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