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赐墙及肩

赐墙及肩

源见“夫子墙”。喻才学浅露。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述宾 比喻才学浅露。语本《论语·子张》:“叔孙武语大夫子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用于描写事物情状。


【典源】《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今译】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里对同官说:“子贡 (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字) 比孔子 (字仲尼) 还要贤明。”子服景伯听了去告诉子贡。子贡说:“拿房舍的围墙打个比方: 我的围墙只齐肩膀那么高,从外面就可以看见里边房屋的美好。而我老师的围墙却有数仞高,如果不进了大门,就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壮美、房屋的众多。能够找到大门的也许并不多吧。武叔讲这样的话,不是可以理解的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学识浅陋,相差尚远; 或以“数仞墙”等形容学识深博。

【典形】 赐墙及肩、赐也墙、宫墙之峻、及肩墙、及墙藩、数仞墙、子贡墙、窥数仞墙、圣门未窥。

【示例】

〔赐墙及肩〕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之三:“赐墙及肩人得视,公才槃槃一都会。”

〔赐也墙〕 唐·杨巨源 《上刘侍中》:“敢炫由之瑟,甘循赐也墙。”

〔宫墙之峻〕 宋·张孝祥《洪帅魏参政》:“九命作牧,逖瞻帅阃之雄; 一廛为氓,近接宫墙之峻。”

〔及肩墙〕 宋·陆游《喜郑唐老相过》:“方挥却日戈,耻窥及肩墙。”

〔及墙藩〕 宋·曾巩《答葛蕴》:“忽有海上使,问我及墙藩。”

〔数仞墙〕 唐·罗隐《寄郑补阙》:“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

〔子贡墙〕 宋·陈师道《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我诗浅短子贡墙,众目俯视无留藏。”


【词语赐墙及肩】  成语:赐墙及肩汉语词典:赐墙及肩

猜你喜欢

  • 晏相楹书

    源见“晏子楹”。指先人遗言。清张穆《百字令》词:“晏相楹书,兖师灯火,自有无穷事。”

  • 少不经事

    同“少不更事”。刘丰《后生可爱》:“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不尽全对。”见“少不更事”。《何典》3回:“(老鬼)拦住说道:‘你们真是~,只想抄近路!’”

  • 老汉滨

    《后汉书.荀叔传》附《荀爽传》:“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东汉颍川颍阳人荀爽,字慈明,为避党锢之祸,曾隐遁汉水之滨十余年,专门著述,遂为大儒。后用为隐遁之典

  • 爱人如伤

    42` 《左传.哀公元年》:“(逢滑对陈怀公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晋.杜预注:“如伤,恐惊动。”《孟子.离娄下》:“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对于希冀和已求得的圣道,永不满足,好像

  • 登徒子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妙也)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先叙说己之不好色后)登徒子则不然,其

  • 裂地分茅

    同“分茅列土”。宋叶適《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见“分茅裂土”。宋·叶适《任子》:“古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词语裂地分茅】  成语

  • 邵瓜

    同“邵平瓜”。清 黄立世《粉蝶儿.自述》套曲:“一泓秋水泛蒹葭,最赏心安枣邵瓜。”【词语邵瓜】   汉语大词典:邵瓜

  • 卖剑买犊

    同“卖剑买牛”。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见“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明·张居正《答殷汀谊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之化也。

  • 太丘遗绪

    《后汉书.陈寔传》载:陈寔在桓帝时曾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在乡里,每为人平息争讼,皆公平求实,双方心服。众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后以“太丘遗绪”指修德安民的风习。宋张镃《贺

  • 袒胸露体

    见“袒裼裸裎”。胡万春《骨肉》:“住在我家附近的高老板,更是悠闲自在,还~地喝酒,我一看见他就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