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门纳驷

高门纳驷

源见“于公高门”。谓门第显赫。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驷,式居第社之封。”


【典源】 《汉书·于定国传》:“始(于) 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到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今译】 汉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治狱公正,平反冤屈,郡中曾为立生祠。他住的闾巷大门坏了,同闾的人商议修复,于公说:“将闾门修得高大一些,让大官坐的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也能通过。我治狱从未有冤案,积下了阴德,后世子孙一定有发达的。”果然于定国位至廷尉丞相,于永位至御史大夫。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德行,后代发达显贵; 或反用其意,指身境困厄,住居狭陋。

【典形】 大我门、高盖之荣、高闾、高门、高门纳驷、高门庆、门容驷、容高盖、容驷、容驷马、驷马高门、廷尉门高、于公阴德、于门、于门高大、门低不容驷、高门大车、门小愧车马、高门驷马、门大容千驷、驷马高盖、车马高门、于家决狱、于公门户、驷马门、志容驷。

【示例】

〔大我门〕 清·归庄《知家兄尔复生子志喜》:“莫但传先泽,方期大我门。”

〔高盖之荣〕 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 而啮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高闾〕 宋·陆游《幽居》:“蔽床欣卜宅,容驷笑高闾。”

〔高门纳驷〕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 高门纳驷,式居茅社之封。”

〔高门庆〕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门容驷〕明·袁宏道《为耿华平题先公册》:“家贫自许门容驷,国瑞方知种有麟。”

〔容高盖〕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容驷〕宋·苏轼《闭户》:“巷僻断非容驷路,肠枯那有蹴蔬羊。”

〔驷马高门〕 金·元好问《与宗秀才》:“驷马高门看他日,始知种德有根株。”

〔廷尉门高〕 清·钱谦益《于广文挽诗》:“廷尉门高犹驷马,广文官冷自寒毡。”

〔于公阴德〕元。揭傒斯《送郑司狱归衢州》:“尽说于公有阴德,掉头相别大江濆。”

〔于门〕 宋·朱淑真《题王氏必兴轩》:“未必芝兰遍谢砌,好看车马集于门。”

〔于门高大〕 元·蒲道源《人月圆·赵君锡再得雄》:“灵椿未老,丹桂先芳。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猜你喜欢

  • 兔刻毛

    《后汉书.梁冀传》:“又起菟(同兔)苑於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移檄所在,调发生菟,刻其毛以为识,人有犯者,罪至刑死。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菟,转相告言,坐死者十

  • 貌如妇人

    《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汉张良封

  • 青帝

    《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青帝,我国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苍帝、木帝。后以“青帝”指司春天神。唐黄巢《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暮夜黄金

    同“暮夜金”。清丁耀亢《青毡乐》曲:“受清贫料没有暮夜黄金,论官箴那里讨犯法青钱?”

  • 胥涛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伍子胥因忠谏含冤而死,尸投

  • 向平之愿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潜隐于家。读

  • 心手相应

    源见“轮扁斫轮”。极言技艺纯熟,得心应手。《梁书.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帝并驱争先。”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惟习之至熟,自可心手相应。”主谓 形容功夫到家

  • 博西凉

    同“博凉州”。宋刘克庄《汉宫春.吴侍郎生日》词:“此老先生,尚不留东阁,肯博西凉?”

  • 株待

    同“株守”。《聊斋志异.菱角》:“大乱时,人事翻覆,何可株待?”【词语株待】   汉语大词典:株待

  • 半涂而罢

    同“半涂而废”。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见“半途而废”。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伤威损费,为弊必深。”【词语半涂而罢】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