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江

三江

①《尚书·禹贡》 扬州:“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职方》 扬州: “其川三江。”汉以后各家解释不一:(1)《汉书·地理志》 以今江苏太湖尾闾吴淞江为南江,安徽芜湖市至江苏宜兴市间长江通太湖的青弋江、水阳江、胥溪和荆溪为中江,长江下游干流为北江,合称三江; (2)《初学记》引郑玄说,以今江西赣江为南江,四川岷江及其以下的长江干流为中江,陕西与湖北的汉水为北江,合称三江;(3)盛弘之《荆州记》以今岷江及以下的长江上游为南江,中游为中江,下游为北江,合称三江;(4)《水经注》以《汉书·地理志》 中的分江水,即自今安徽贵池县与长江分流,东南至浙江余姚县入海的水为南江(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条水道),芜湖市至宜兴市之间的青弋江、水阳江、胥溪、荆溪为中江,长江下游干流为北江,合称三江; (5)《吴越春秋》以浙江(今钱塘江)、浦江(今浦阳江)、剡江(今曹娥江)为三江;(6)韦昭《国语》注以今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 (7) 《水经注》引郭璞说,以今岷江及其以下的长江、松江(今吴淞江)、浙江(今钱塘江)为三江;(8)顾夷《吴地记》以松江(今吴淞江)和由吴淞江分流今已湮塞的东江、娄江(今浏河)为三江。近人认为上述种种说法都很牵强,所谓“三江”应为众多水道的总称,并非确指某几条水。

②岷三江,在今四川西北。《山海经·海内东经》:“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

③蜀三江,指今四川岷江、涪江、沱江。明杨慎《升庵外集》卷5:“蜀之三江,外江岷江、中江涪江、内江沱江也。”

④今广东西江、北江、东江之总称。《明史·地理志》 广州府南海县:“三江者,一曰西江,上流合黔、郁、桂三水,自广西梧州府流入;一曰北江,即浈水;一曰东江,即龙川水,俱与西江会,经番禺县南,入于南海。”

⑤在今四川新津县东三里。《方舆纪要》卷67新津县:三江“县东三里有三江上渡,又东二里曰三江下渡。《志》云:大江之水,自崇庆州流经县北十里曰白马江,绕流县南一里,又东与二江下流合,故曰三江”。

⑥一名明溪。在今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胜览》卷61珍州:三江“去州三十里”。《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三江“在真州长官司(今道安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镇)南五十里。源出羊毛坡,东南流合虎溪”。

⑦在今越南永富省境。《方舆纪要》卷112安南三江府:三江“在府西,洮江、沱江、宣光江合流之口也。府因以名”。即沱江(黑水河)、泸江(明江、宣光江)与红河合流,故名。


(1)古水名。(1)《尚书·禹贡》扬州:“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职方》扬州:“其川三江。”历来各家解释不一:一说以今吴淞江为南江,芜湖市至宜兴市间由长江通太湖一水为中江,长江下游为北江,说本《汉书·地理志》;一说以今赣江为南江,岷江为中江,汉水为北江,说本《初学记》引郑玄;一说以今长江上游为南江,中游为中江,下游为北江,说本盛弘之《荆州记》;一说以《汉书·地理志》所载的分江水(据说起自今安徽省池州市,分长江水东出至浙江省余姚市入海,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一水道)为南江,芜湖市至宜兴市间由长江通太湖一水为中江,长江下游为北江,说本《水经注》;有说以浙江、浦江(浦阳江)、剡江(曹娥江)为三江,见《吴越春秋》;有说以松江(今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见韦昭《国语注》;有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见《水经注》引郭璞;有以松江、娄江(今浏河)、东江(已湮塞)为三江,见顾夷《吴地记》。根据《禹贡》文义,当以顾夷说为是。(2)古称三江的水道甚多:《山海经·海内东经》有大江、南江、北江,总称岷三江;郭璞注《山海经·中山经》称长江、湘水、沅水为三江;《元和郡县志》称岷江、澧江、湘江为三江;杨慎《病榻手欥》称岷江、涪江、沱江为外、中、内三江。(3)明、清时广西以漓江、左江、右江为三江,三江汇合于梧州府城西,谓之三江口。《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在五岭西偏,襟带三江。” (2)地区名。(1)指黑龙江省三江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汇流地区)。(2)指云南省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地区。山清水秀,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3)集镇名。(1)在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属斗门镇。人口 4700。以地处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汇合处得名。古为海防要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三江所城。盛产麻鸭、稻、棉花、淡水鱼等。杭甬高速公路、绍三公路经此。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建的水利工程三江闸,今已废。(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部。三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20。因处平溪、安冲、南江源三条河汇合处,故名。主产稻、玉米、薯类、花生及木材等。特产有香禾米、罗汉果、山龟等。有铁木修造、竹棕、农机修理、木器加工等厂。设有农贸市场。公路通县城、大地及钟山县。(4)村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西部,左江、右江、邕江汇聚处。属江西镇,人口1060。著名古村。村旁有南明永历帝嫡母王太后陵墓(兴陵)。传南明亡后,该村朱姓改宋姓,称宋村。后以处三江汇合处改今名。农副产品集散地。水运方便。


猜你喜欢

  • 荷包山

    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荷包岛。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12: 荷包山 “又名牛角山,在 (香山县) 土城南七十里,与大芒山列峙汪洋中。高数十丈,广十余里。中有南北二环,商贩渔船住泊日众”。

  • 瓦窑堡市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治瓦窑堡(今陕西子长县驻地瓦窑堡镇)。1936年2月撤销,并入安定县。1935年10月—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陕北省政府所在地,1935年

  • 瓦浦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六里。《清一统志·苏州府一》:瓦浦“元大德八年,都水任仁发西自瓦浦,浚吴淞旧江,东至嘉定石桥洪,迤逦入海。《新志》,西通奣子浦,西南通夏驾浦,东出鸡鸣塘,县境东南之水,皆以此为蓄

  • 大巴山

    亦名大巴岭山。在今陕西南郑县南、四川南江县东北,为米仓山南支。《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南郑县:“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水经注》云:廉水出巴岭,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

  • 太平岭

    即今陕西留坝县治。清嘉庆十三年(1808)留坝厅徙治太平岭,即此。(1)古山名。在今浙江省瑞安市县。清同治元年(1862年)秦如虎镇压太平军进据于此。(2)今山名。又称穆棱窝集岭。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延

  • 清河县

    ①三国魏置,为清河郡治。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西晋为清河国治。北魏为清河郡治。北齐改贝丘县。②隋开皇六年 (586) 改武城县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城关乡西北十二里。唐咸通元年(860) 移

  • 麻湾坨

    即今河北滦县西北六十五里麻湾坨乡。光绪 《滦州志》 全图: 县西北有麻湾坨。

  • 回村

    在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之女郎山北。即汉之阳丘城。

  • 匝坐里冈城

    即左贡宗。在今西藏左贡县西北。《清一统志·西藏》 喀木诸城:匝坐里冈城“在巴塘城西北三百三十里”。

  • 海伦河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南。发源于县东北海伦山,西南流注入通肯河。《清史稿·地理志》 海伦府: “南: 海伦河自东来注 (通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