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遂宁郡
南齐改遂宁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巴兴县(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蓬溪、潼南等市县地。梁移治小溪县(今遂宁市)。周改为石山郡。
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以遂宁郡改名,治小汉县(梁改名小溪县,即今四川遂宁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遂宁、大英、蓬溪及重庆市潼南等市县地。北周闵帝元年(557年)改为石山郡。
南齐改遂宁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巴兴县(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蓬溪、潼南等市县地。梁移治小溪县(今遂宁市)。周改为石山郡。
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以遂宁郡改名,治小汉县(梁改名小溪县,即今四川遂宁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遂宁、大英、蓬溪及重庆市潼南等市县地。北周闵帝元年(557年)改为石山郡。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在今新疆阿克陶县南。
①在今湖南新化县北。《方舆纪要》 卷81新化县: 黄连溪在 “县北二十里”。②即今湖北恩施市南芭蕉河。《方舆纪要》 卷82施州卫: 黄连溪在 “卫南三十里。一名芭蕉溪。卫西南二十里又有朱砂溪合焉,经天
亦作蒱原郡。西魏恭帝二年 (555) 置,属邛州。治所在广定县 (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广定县(今四川蒲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蒲江县和名山县东部。隋开皇初废。
在今江苏南通市南。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1:“南十里曰合兴镇。”(1)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北部、二干河畔。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合兴街,人口 1800。传百年前陆、许、林三姓在此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喀拉喀什河北岸大红柳滩附近。清宣统《新疆图志》卷9:阿不多阑干“干柴草更蕃茂,地多碱”。
即竹洼寺。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清末刘赞廷《察隅县志略》:由鸡贡“东北行,七十里至竹瓦寺宿”。即此。
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袭卫羊角,取之”。杜注:“今廪丘县所治羊角城是。”《晋书·地理志》 濮阳国廪丘:“有羊角城。”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三国志·魏书·蒋济传》:魏黄初中,曹丕以水军伐吴自广陵还,战舰搁浅于此。曹丕“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指此。
汾水支流。在今山西太原市北。《水经·汾水注》: 洛阴水 “出新兴郡,西流径洛阴城北,又西径盂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径狼孟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南径阳曲城北,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方舆纪要》 卷40太原府
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正阳镇,与颍上县西正阳镇隔淮河相对。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