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溪镇
俗名峰溪。即今湖北竹溪县南九十八里丰溪镇。清有守备、千总等驻防。民国初设县佐于此。
在湖北省竹溪县西南部。面积38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丰溪街,人口980。因境内多河溪,故名。1949年为竹溪县第八区,后名丰溪区。1958年为朝阳公社,1962年复为丰溪区。1975年撤区,置丰溪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丰溪镇。马鞭河经境。主产玉米、薯类、小麦,并产生漆、黄连、冬花。有建材、农机等厂。界兴公路经此。
俗名峰溪。即今湖北竹溪县南九十八里丰溪镇。清有守备、千总等驻防。民国初设县佐于此。
在湖北省竹溪县西南部。面积38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丰溪街,人口980。因境内多河溪,故名。1949年为竹溪县第八区,后名丰溪区。1958年为朝阳公社,1962年复为丰溪区。1975年撤区,置丰溪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丰溪镇。马鞭河经境。主产玉米、薯类、小麦,并产生漆、黄连、冬花。有建材、农机等厂。界兴公路经此。
又作拉绥宗、拉索勒宗、塔克博拉索勒宗。即拉巴随。治所在今西藏加查县西南拉绥。“拉岁”,藏语意为敬神。
秦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西汉属弘农郡。东汉还属南阳郡。西晋属顺阳郡。西魏为丹水郡治。北周属南乡郡。隋属淅阳郡, 大业十三年(617)省。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淅州。七
即掖侯国。在今山东莱州市。《后汉书·欧阳歙传》: 建武九年 (33),歙 “更封夜侯”。李贤注: “夜,今莱州掖县。”
①在今山西大同市旧城东。《资治通鉴》:唐乾符五年(878),“(李)克用帅其众趣云州……至城下, 众且万人, 屯于斗鸡台下。……(李)尽忠械(段)文楚等五人送斗鸡台下,克用令军土剐而食之,以骑践其骸”
在今山西永和县东北五里。《旧唐书·地理志》隰州永和县:“武德二年移治于仙芝谷西。”
在今福建上杭县南。《方舆纪要》卷98上杭县:大孤滩在“县南四十里。立石槎牙,舟难上下,行者必易载而渡”。
即今四川东部长江南岸万县至丰都间之大山。清道光《石砫厅新志》卷1:“大山坪障蔽北境。东西绵亘五百里。青翠插空,厅城直北倚天峰(一名方斗山)为最高处,常有积雪。”在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右岸。北起奉节县断头
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元《圣武亲征录》 载: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遭乃蛮伏兵截击。拜答剌为河名,“边只儿” 意为两河合流处,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
在今湖南保靖县南,接吉首市界。《清一统志·永顺府》:吕洞山“在保靖县东南百五十里,接乾州厅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吕洞山在“(乾州)城西北五十里。绵亘数十里,复山叠嶂,其北麓为保靖之夯沙、夯略各
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鸡骨岭,“《旧志》云:在大力士东十五里。东北去德庆州十里,高二百余丈,产鸡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