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蒙山

乌蒙山

又名绛云露山、雪山。即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轿子山。明、清时称乌蒙山。《明一统志》卷87武定军民府:乌蒙山“在禄劝州东北三百里, 一名绛云露山,北临金沙江。山有十二峰,耸秀为一州诸山之冠。八九月间常有雪。其顶有乌龙泉,下流为乌龙河。蒙氏封此山为东岳”。


在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北部。因山脉所在云南昭通一带,南诏时为少数民族乌蒙部,元、明时又以“乌蒙”为政区名称而得名。东北—西南走向。海拔 2400 米左右,西南段较高。最高峰牯牛寨山,海拔 4016 米。还有石岩尖(3806米)、韭菜坪(2900.3米)等高峰。主脉为金沙江南岸支流横江、牛栏江和珠江上源北盘江、南盘江的分水岭,东北侧为长江支流赤水河和乌江源头。属断块山。顶部平缓,两侧受河流切割,地势起伏大。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对南下冷空气有明显阻滞作用。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经此。


猜你喜欢

  • 药 (藥) 家镇

    北宋置,属平原县。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腰站镇。

  • 屯河卫

    明永乐三年(1405),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汤旺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暗门

    即清波门。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

  • 忠州

    ①唐贞观八年 (634) 改临州置,治所在临江县 (今四川忠县)。《寰宇记》 卷149忠州: “以地边巴徼,意怀忠信为名。” 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9忠州: “忠之名,以巴蔓子,或云严颜。”天

  • 婆支水

    即今四川仁寿县东龙水河。《元和志》 卷33仁寿县: 婆支水 “出县北婆支山,去县四十五里”。

  • 浮石湖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南。《寰宇记》 卷112鄂州武昌县: 浮石湖 “阔七十里。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春冬干涸,中有一石独立,周回二十步,形状极下,纵水泛涨而不能没”。《清一统志 · 武昌府一》: 浮石湖 “在

  • 上京

    ①即上都。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②京都名。(1)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东京城)。《新唐书·渤海传》:“天宝末,钦茂徙

  • 小兴凯湖

    古名达巴库湖。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南临兴凯湖。其间界以地峡,涨水时,两湖相通。又名达巴库湖。在黑龙江省东部南缘、密山市东南部,大兴凯湖北部。是大兴凯湖退缩过程中,由沙堤封堵而成的一个子湖。1941

  • 格孤山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北。《明一统志》 卷88普安州: 格孤山 “在州城东四百五十里。俗呼故故山”。《方舆纪要》 卷 121: 格孤山 “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朝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

  • 福津县

    唐景福元年 (892) 改覆津县置,属武州。治所在将利城 (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五代唐长兴三年 (932) 徙治今武都县,为阶州治。元至元七年(1270) 省入州。古县名。唐景福元年(892年)以覆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