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蛮山
①亦作乌鸾山。在今广西柳城县南。《舆地纪胜》卷112柳州:乌蛮山“在柳城县(今凤山镇)南五里。临大江,下有潭水湛而深”。《清一统志·柳州府》:乌蛮山“在柳城县南二里。高耸临江,全身皆石,青白相间,形如翔鸾。自县西关渡河望之,首尾双翼俱全。下有深潭,澄泓沏底”。
②一名乌浒山。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寰宇记》卷166宁浦县:“乌蛮山在州东八十里。乌蛮所居。”
即“乌浒山”。
①亦作乌鸾山。在今广西柳城县南。《舆地纪胜》卷112柳州:乌蛮山“在柳城县(今凤山镇)南五里。临大江,下有潭水湛而深”。《清一统志·柳州府》:乌蛮山“在柳城县南二里。高耸临江,全身皆石,青白相间,形如翔鸾。自县西关渡河望之,首尾双翼俱全。下有深潭,澄泓沏底”。
②一名乌浒山。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寰宇记》卷166宁浦县:“乌蛮山在州东八十里。乌蛮所居。”
即“乌浒山”。
①一作河西郡。战国魏置。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公元前330年地入秦,郡废。②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治所在富昌县。辖境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唐置合江守捉于此。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北。唐置为合江守捉,属翼州。
即鸡泽。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国语·晋语七》:悼公四年(前569),“会诸侯于鸡丘”。
一作华崶。即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清时属龙溪县,有县丞驻此。民国改县佐。1928年于此置华安县。
即邢公岘。在今河南嵩县南。唐武德元年(618)李密兵败被杀于此。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方舆纪要》 卷84南康府: 蛇子径水在 “县 (治今艾城) 南二十里。旧晋吴猛杀大蛇,蛇子穿地成穴,流水灌通。唐仪凤中始通小舟。今水势屈曲如蛇形”。
北宋熙宁七年(1074)改万安州置,治所在万宁县(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十三年(1143)复置,治所在万安县(今海南省万宁县)。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万宁、陵水二县地。明洪武元年(1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沙塘镇。清雍正《广东通志》卷18:开平县有“长沙塘墟”。
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张公山麓,为石灰岩溶洞。《寰宇记》卷92宜兴县:张公山“山巅空穴到底,郭璞注云:阳羡有张公山,洞中南北二堂。故老传云:张道陵居此求仙,因有张公之名,四面水入圻溪”。《舆地纪胜》
一作海澶山,又名东岚山。即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明一统志》 卷74福州府 《山川》:海坛山 “在福清县东南,海上远望如坛,因名”。《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福清县: 海坛山 “上多云气,亦名东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