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庙镇
即今河南鲁山县西九十二里二郎庙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下汤之西为二郎庙”。
在四川省江油市东北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二郎庙,人口3000。清末建场,又名明镜场。场西侧山坡原有祀二郎神的古庙,故名。1950年为明镜乡,1958年为明镜公社,1983年复为明镜乡。1988年置二郎庙镇。1992年青林口乡并入。特产黄花菜、木耳、药材。有饮料加工、酿酒等厂。宝成铁路、中雁公路经此。
即今河南鲁山县西九十二里二郎庙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下汤之西为二郎庙”。
在四川省江油市东北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二郎庙,人口3000。清末建场,又名明镜场。场西侧山坡原有祀二郎神的古庙,故名。1950年为明镜乡,1958年为明镜公社,1983年复为明镜乡。1988年置二郎庙镇。1992年青林口乡并入。特产黄花菜、木耳、药材。有饮料加工、酿酒等厂。宝成铁路、中雁公路经此。
在隋大兴城安邑坊街之北,今陕西西安市内。宋敏求《长安志》卷8:玄法寺“本隋礼部尚书张颖宅,开皇六年立为寺”。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尧渡河岸。《寰宇记》卷105建德县:“印石在县西北五里历水岸。石壁峻拔。旧传许旌阳逐蛟至此,岸崩。其石崩处,屹然成壁,印石而去。其石印篆文,圆若马蹄迹。”《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石印
①北魏置,为华阳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勉县东南三十余里。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南朝宋大明年间置,属南安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西魏改为黄安县。③南朝宋置,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北。西魏废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北莱州湾。《明史·河渠四》: “自㟂屺西历三山岛、 芙蓉岛、 莱州大洋”,即此。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隅金山。唐时又名金山。《清一统志·镇江府》 “金山” 条引周必大《杂志》: “此山大江环绕,每风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②即天目山。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山海经·南山经》
指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特区一带。一名哥打拉夜。清谢清高《海录》卷中:大亚齐国“在锡哩西北,疆域稍大,由红毛浅外海西北行日余即到”。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重迦罗”条译作亚崎。《明史·外国列传》
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南五十四里钱集乡。《清一统志·海州》: 钱家集 “在沭阳县东南。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移县丞驻此”。即今江苏省沭阳县东南与淮安市交界的钱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沭阳县丞驻此。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常林县(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六年 (623) 改为绣州。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华池县 (今甘肃华池县东南华池)。贞观元年 (627) 废。③唐贞观
①秦置,为代郡治。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西晋永嘉后废。②明洪武二年(1369)改代州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八年(1375)升为代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代县,属山
一作濆泉。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春秋》: 昭公五年 (前537),“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又称泉。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沂南县西南。《左传》昭公五年(前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