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马山

五马山

①在今河北赞皇县东。《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五马山在“县东十里,上有五石马,因名。岩隙出泉,甚甘美,名曰白马泉。后魏孝昌末,赵郡豪李显甫,聚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方五、六十里居之,即五马诸山矣”。

②在今福建明溪县西。《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五马山在县西三十里。五峰周遭连属,其中土地蕃衍,居民殷实。溪水绕流其下。”《清一统志·汀州府》谓五马山“在归化县(治今明溪县)东南二十里”。

③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明《寰宇通志》卷29延平府:五马山“在将乐县治西南。五峰森列,如驰马状”,故名。

④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宋史·李全传》:南宋宝庆元年(1225),彭义斌与大元兵“战于内黄之五马山”。即此。

⑤在今广西平乐县南。《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五马山“在城南府江南岸。突起五峰,中一峰高耸端园,与郡治相对”。

⑥在今四川蓬安县西。《明一统志》卷68顺庆府:五马山“在蓬州北五里。五峰高耸,势若奔马”。

⑦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南四十里。《明一统志》卷35平凉府崇信县:五马山“状如五马”。故名。


古山名。(1)在今河北省鹿泉市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武翼大夫赵邦杰聚忠义乡兵,保庆源五马山寨”,即此。(2)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宋史·李全传》: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彭义斌与蒙古兵“战于内黄之五马山”,兵溃败死,即此。


猜你喜欢

  • 丹兜场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产海盐。《清一统志·廉州府》 “海北盐场”引《县志》:“白石场在县东南九十里。又东有官寨、丹兜二场, 皆明洪武中建。”

  • 唐努乌梁海

    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因境内有唐努山,故名。清初归服后,分为五旗四十六佐领,属定边左副将军者二十五,属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者五,属赛音诺颜者十三,属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门徒者三,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

  • 故市

    ①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东汉建安五年 (200),曹操烧袁绍军车辎重于故市,即此。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固市镇。《资治通鉴》: 唐天复元年 (901),“ (朱) 全忠自故市引

  • 邓埠镇

    ①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六十里定埠镇。南宋《景定建康志》卷16:“邓步镇在溧水县南一百二十里。乾道四年正月差官收税。宝祐四年权镇张师鲁申府移东坝市收税。”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高淳县:“邓埠即古东坝镇,亦曰

  • 马渡关

    亦作马度关。明嘉靖中置,属巴州。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马渡乡。《方舆纪要》卷68巴州“米仓关”条内:“马度关在州东三百里,其相近又有长乐关。”清属东乡县。《清一统志·绥定府二》:马渡关“在东乡县西北三百里

  • 温塘峡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五十四里统景镇南。清道光 《江北厅志》 卷1: 温塘峡 “厅东北一百四十里。两岸悬崖陡壁,高峻凌云。上游小溪有虎跳溪、 飞龙滩、 象鼻咀、 立马石、 �ȸ

  • 十方寺堡

    明置,属沈阳中卫。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九十里石佛寺乡。明《辽东志》卷3:有十方寺堡。《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上榆林堡”条下:“十方寺堡在蒲河所西北,其南有马空堡,亦万历末增置。”

  • 宣江州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三江府。治所在东栏县 (今越南永富省北部端雄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永富省与河宣省相连地区。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 大岩头山

    今浙江玉环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平阳县:大岩头山“在县东南海中。《海防考》:倭贼自南麂、凤凰、霓奥、蒲岐 、楚门、玉环而来,俱经此山,巡哨最切”。

  • 消暑楼

    在今浙江湖州市城区。《清一统志·湖州府一》: 镇霅楼 “旧名消暑楼,唐贞元中节度使李词建。杜牧有诗。宋淳祐中知州高衡孙改名镇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