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山
亦作野父山、野甫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冶父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相传欧冶子铸剑处。山比众山独尊,故曰父。峰岩峻峭,林峦森密,盘亘凡数十里。自麓至巅,几五里余。前有龙湫,水尝不竭”。山东嵎有冶父寺(实际寺),“冶父晴岚”为庐江八景之一。
又称冶甫山。在安徽省庐江县城东北。相传春秋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山上有铸剑池、龙湫、罗汉坛、百尺岩、诸葛岭等胜迹。山东隅有冶父寺(又名实际寺),顶端有伏虎庵,均为唐代名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亦作野父山、野甫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冶父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相传欧冶子铸剑处。山比众山独尊,故曰父。峰岩峻峭,林峦森密,盘亘凡数十里。自麓至巅,几五里余。前有龙湫,水尝不竭”。山东嵎有冶父寺(实际寺),“冶父晴岚”为庐江八景之一。
又称冶甫山。在安徽省庐江县城东北。相传春秋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山上有铸剑池、龙湫、罗汉坛、百尺岩、诸葛岭等胜迹。山东隅有冶父寺(又名实际寺),顶端有伏虎庵,均为唐代名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五代楚改昌江县置,属岳州。治所即今湖南平江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平江州。明洪武三年(1370)复改县,属岳州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东北部汨罗江流域,与湖北、江西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分陕西路西部置,为熙宁二十三路之一。治所在秦州 (今甘肃天水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苦水沟、云雾山和甘肃蒲河、陕西贾赵河以西,长城以南,秦岭、嶓冢山、岷山以北,青海日月山、达坂
1937年以卓尼土司辖地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卓尼县。1950年改为卓尼自治区。1953年设卓尼县。以清卓尼土司而得名。1939年由卓尼土司辖地改置,治卓尼(今甘肃卓尼县柳林镇)。1950年升卓尼
唐置,在今山西兴县东二十里交口村。《元和志》 卷 14 合河县: “蔚汾关在县东七十里。” 《方舆纪要》 卷40兴县: 蔚汾关 “盖以蔚汾水为名”。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16禄劝州:乌蒙河“在州北。源出乌蒙山,下流入于金沙江”。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南。《方舆纪要》卷105临高县:“那零营在县南。又南有屯建营。俱防生熟黎人劫路。”
即朗卜切喀巴普山。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看龙山。《清一统志·西藏》: 狼千喀巴布山 “在达克喇城东北二百五十里。即冈底斯山南干所始也。为冈底斯相近四大山之一。土人以其形似象,故名。狼楚河发源于此”。
一作波洛冲克克河。即今青海东部之湟水上源。《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湟水 “番名波洛冲克克河。在西宁边外西北青海之东,源出噶尔藏岭,有三泉,一名伊克乌拉古台儿,一名土尔根乌拉古台儿,一名查哈乌拉古台
①即神武军。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哈喇库图城附近的石城山。《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县:定戍城“又南隔涧七里有天威军,军故石堡城”。②北宋置,属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井陉县北威州镇。熙宁八年(1075)置
唐代大、小勃律国的合称。在今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内。大勃律在巴勒提斯坦,小勃律在吉尔吉特。《新唐书·吐蕃传》: 开元十年 (722),吐蕃 “攻小勃律国,其王没谨忙诒书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曰: ‘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