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道

十道

唐贞观元年(627),依自然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以前,曾先后设置十道存抚使、巡察使、按察使等, 皆不久即罢。开元二十年(732)置十道采访处置使,始定为常制,职掌和汉武帝所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即监察区。


唐贞观元年(627年)依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天授以后至开元中曾先后设十道存抚、巡察、按察、按察采访处置等使,皆为临时措置,事竣即罢。开元二十年(732年)置十道采访处置使,始定为常制,监察境内吏治,如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职,道成为正式监察区。次年分为十五道。

唐十道图


猜你喜欢

  • 栗港

    一名烈港。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沥港。北宋属定海县。《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定海县: 烈港在 “县西北五十里。东出海,近金塘山。嘉靖三十一年,贼汪直引倭入定海关,官军击却之,遂移泊于此”。即今浙江

  • 屯门山

    又名杯渡山。在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附近。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即此。南汉大宝十二年(969)封为瑞应山。今有瑞应岩、虎跑井。

  • 清源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清徐县。大业二年 (606) 省入晋阳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后属太原府。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废。1912年复置,属山西冀宁道。

  • 龙挂山

    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清一统志·泸州》:龙挂山“在合江县西南五十里。古纯州地。岩峦崒嵂,林壑清幽,每见龙挂其上,云日映耀,鳞爪宛然”。

  • 仙云驿

    宋置,属漳浦县。在今福建漳浦县。元改名临漳驿。

  • 白眉寨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白眉寨“据山为险,形势雄峻,有天桥,樵采者侧足而废”。

  • 普乐寺

    俗称圆顶子。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上。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为布鲁特和哈萨克诸部王公前来热河观瞻而建。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圆亭子。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

  • 荣成澳

    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成山角迤西荣成湾。因旧荣成县而得名。洪宪元年 (1916) 《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国》 作荣成澳。

  • 绥和守捉城

    唐开元二年 (714) 置,属鄯州。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 “西南二百五十里有绥和守捉城。” 至德以后废。

  • 北基州

    唐武德五年(622)改基州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八年(625)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