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渠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部。《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西历庙、社之间,南注南渠。” 南渠即谷水南径西明门 “门左支渠东派入城者”。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部。《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西历庙、社之间,南注南渠。” 南渠即谷水南径西明门 “门左支渠东派入城者”。
元至正六年 (1346) 改散毛府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元末明玉珍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元至正六年(1346年)改散毛府置,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元末明玉珍时改置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
西周封国。姬姓。国都原在今河南商水县东南,后迫于陈而南迁,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为楚附庸。《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前637),“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杜注:“顿国,今汝阴
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北。《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钟祥县: 城北湖在 “府北五里。流通汉江”。
即今山东泰安市西渿河。《水经·汶水注》:天门下溪水“出泰山天门下谷东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窍存焉,盖古设舍所跨处也”。《水经注疏》:“会贞按:此水在北汶之东。《水道提纲》谓北汶亦曰渿
北宋置,属融水县。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老堡乡。崇宁四年(1105)于此置清远军(后改平州)及怀远县。政和元年(1111)州、县俱废,仍为王口砦。七年(1117)复置平州,南宋绍兴四年(1134)
今老挝甘蒙省境南通河上源。《新唐书·地理志》: “行至棠州日落县,又经罗伦江及古朗洞之石蜜山。”
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筑。即今新疆呼图壁县。《清一统志·迪化州》: 景化城 “在呼图壁,周三里。……安西提标右营驻此”。
在今河南沈丘县西北。《三国志·魏书·王凌传》:嘉平三年(251),司马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即此。《水经·沙水注》:谷水“又东南流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也”。
①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分丹阳、会稽、吴三郡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浙江富阳市北十八里。辖境相当今浙江西北部山区。黄武七年(228)废。②西晋元康元年(291)分东莞郡置,属莒州。治所在盖县(今山东沂源
即今陕西眉县西南南齐镇。清《郿县志》卷4:齐家镇在“县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