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水戍
在今陕西汉中市或南郑县境。《方舆纪要》卷56汉中府南郑县:厄水戍“在府境。晋建兴初,梁州贼杨虎击刺史张光,屯于厄水。盖其地临水为险云”。
在今陕西汉中市或南郑县境。《方舆纪要》卷56汉中府南郑县:厄水戍“在府境。晋建兴初,梁州贼杨虎击刺史张光,屯于厄水。盖其地临水为险云”。
北周武成二年(560)改南晋寿县置,属九陇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元和志》卷31九陇县:“取九陇山为名。”隋属蜀郡。唐为彭州治,移治今彭州市。《宋史·仁宗纪》:天圣元年(1023)闰九月,“禁彭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元和志》卷10阳谷县:故伏城“盖伏生所居,因名之”。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5谓“今为宓城集”。
唐置,属羁縻归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三年 (1043)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思里堡西。属思顺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朝阳坡镇。《清史稿·地理志》 怀德县: 旧设铺司,“西八屋,西南朝阳坡,皆入奉化”。
又名曹阳墟、七里涧。即曹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得七里涧,涧在陕城西七里,故因名焉。亦谓之南山通河。亦谓之曹阳坑。” 即此。即“七里谷(1)”。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坞罗河两侧的黄土丘陵上。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均葬此。乾德元年(963)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陵墓由汴京迁此,共为七帝八陵,统称北宋八陵或巩县八陵,即宣祖赵弘殷永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临水县置,属吴兴郡。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北十八里高虹乡。《寰宇记》 卷93: “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隋省。唐垂拱四年 (688) 复置临安县,属杭州。五代梁开平二年 (
元置。 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南。属管番民总管。后废。
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安故县(今甘肃临洮县南)。后废。西汉置,治安故县(今甘肃临洮县南)。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临洮、渭源等县一带。西晋废。十六国前凉复置,后又废。
即今江苏丹徒县南宝埝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丹徒县: “宝堰镇在城西南七十三里。”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镇江县西南有“宝堰镇”,“宝堰距治七十三里,东西南三面与丹阳、句容、金坛三县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