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塔

双塔

①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河北岸。明杨荣《北征记》: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北征,五月“丁丑次环州。戊寅,次双塔。己卯, 次开平”。

②在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7宁远卫:双塔“在卫东。万历中,三卫贼尝聚此,犯宁前诸处。或曰即塔山所也”。

③即广教寺双塔。在今安徽宣州市北敬亭山南麓。


(1)塔名。在江苏省苏州市罗汉院遗址上。清同治《苏州府志》:“宋雍熙中,王文罕建两砖塔对峙,俗遂以双塔名之。”为郡人王文罕兄弟二人所建,一名舍利塔,一名功德舍利塔,两塔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双塔为砖建,外观模仿木结构形式。平面等边八角形,共七层。各层仅四面开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形。上面是平座,下有斗栱承托,出檐较浅,微微向上反翘。塔顶铁刹挺秀,高度约相当于塔身的四分之一,内无塔心。第二层是八角形,其余六层皆正方形。各层之间均依次调换45度,互相重叠似八角形。塔外上下层的门窗,亦随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交错设置。因塔刹倾斜,塔身受损,建国后曾多次修缮,在整修西塔时,于第二层的枋上发现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修塔时的题记两段:“双塔乃太平兴国七年岁次壬午建。”据考证,双塔兴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落成于雍熙年间。1991年对塔铁刹等损坏部分进行了修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集镇名。在甘肃省古浪县城北部。属泗水镇。人口 2400。原名双塔堡,因古浪、武威两县居民共处一村得名双搭,后演变为双塔。盛产瓜果及甜菜。有挂面、砖厂。设集贸市场。兰新铁路经过并设站,312国道经此,双景公路起点。


猜你喜欢

  • 日喀则

    一作日噶则。即今西藏日喀则市。《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首曰日喀则城,在喇萨西南五百三十三里。其先藏巴汗居此,今为班禅所居。”1960年设日喀则县。1986年改设日喀则市。

  • 傅家庄

    即今山东临沂市西南三十四里傅庄镇。民国 《临沂县志》 舆图: 县西南有傅家庄。(1)区片名。在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南部海滨。泛指秀月酒店以西、银沙滩以东、214医院以南的地区。由一傅氏聚落的渔村得名。原

  • 韶江

    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万安县: 韶江在 “县西北三十里。《志》 云,县西四十里有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乐处。韶水出焉,东流会黄鹄水入于赣江”。

  • 鬼门

    底柱山三门之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清一统志·陕州》 “底柱山” 条引 《陕州志》: “三门: 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有得脱。”底柱山“三门

  • 萝塘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南。清置巡司于此。古市镇名。在今江西省安福县西。北宋时曾于此置巡检司。

  • 洪水堡

    明置,属甘州前卫。故址即今甘肃民乐县治。《方舆纪要》 卷63甘肃镇 “柳树堡” 条下: “镇东南有古城、洪水、东乐三堡,向俱属甘州前卫官军戍守。” 《清一统志·甘州府》: 洪水堡,“城周三里有奇。当大

  • 三道沟堡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三道沟。《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三道沟堡在“卫东北七十里。又东为新兴营堡”。

  • 蔺阳

    又作蔺、北蔺。战国时赵邑,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史记·六国年表》: 秦惠文王后十二年 (前313),“樗里子击赵蔺阳,虏赵将”。即此。西汉置蔺县。古邑名。又作蔺或北蔺。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吕梁市

  • 诸葛草庐

    又名忠武祠。元建。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卧龙冈。《明一统志》 卷30南阳府: 诸葛草庐 “在府城西南七里卧龙冈上,即孔明所居,旧为祠,以奉之……宣德中有司复新其庐,塑其像,春秋祭祀,前代碑文俱存”。

  • 三铺集

    俗名三堡。即今江苏铜山县南三十里三堡镇。清时设把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