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壶头山

壶头山

①在今湖北崇阳县北二十五里。《元和志》卷27唐年县: 壶头山 “在县 (旧治) 东北六十里”。《寰宇记》 卷112崇阳县: 壶头山 “在县东北,水路六十里。其山幽谷深邃,山下有溪穿入山中,名桃花洞水,入溪合流。山名壶头山,水名壶头滩。三里皆平石石脉,流水才通小舟。若水泛涨,即方可济行,行旅惮之”。

②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沅水南。《后汉书·马援列传》: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 (49),马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塗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搤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三月,进营壶头”。注引 《武陵记》 曰: “壶头山边有石窟,即援所穿室也。” 《水经·沅水注》 亦载: “夷山东接壶头山,山高一百里,广圆三百里。山下水际有新息侯马援征武溪蛮仃军处。”

③亦名大插旗山。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二里。《寰宇记》 卷120彭水县: 壶头山 “山形似壶。马援曾战于此”。


古山名。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北沅江沿岸,接桃源县界。山高水险。《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年),“进营壶头”,武溪蛮“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会援病卒”。同传注引《武陵记》:“此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所游集,因名壶头山。”


猜你喜欢

  • 西恒农郡

    北魏永熙三年(534)析恒农郡置,治所在恒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灵宝市东部。北周改为弘农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改弘农郡置,治恒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辖境相当

  • 葵园峡

    即葵园狭。在今甘肃兰州市西。

  • 前京县

    南朝梁置,属信义郡。治所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杭州湾大金山岛之北。隋废。故址于南宋时已沦入海中。古县名。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置,治今上海市金山区南杭州湾中大、小金山岛一带。梁属信义郡,陈属海宁郡

  • 秦山

    ①一名大斤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土默特左旗等境之大青山。《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九年 (599),高颎等伐突厥都蓝,“突厥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②在今江西瑞昌市南。《清一统志

  • 罗目山

    亦作罗蒙山。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寰宇记》 卷74罗目县: 罗蒙山 “在旧县北二里。俗语讹呼为罗目山”。罗目旧县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 (沙坪镇)。后罗目县移治今峨眉山市南,其附近之山亦名罗目山。《

  • 方山津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四十里方山下。《清一统志·湖州府一》 “方山”条引《吴兴掌故》云:“陈武帝为信武将军, 自长城遣二千人夜下方山津,即此。”

  • 郎塘市

    亦作琅塘市。即今湖南新化县西北百里琅塘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新化县图: 县西北有郎塘市。

  • 崞川水

    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之浑河。 《水经·㶟水注》: 崞川水 “南出崞县故城南,……北流径繁畤县故城东, ……又东注于㶟水”。

  • 浙溪水

    ①即率水。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元和志》 卷28休宁县: 渐江 “一名浙江,源出县东南横鄣山,东流经歙县,又东南入睦州界”。此以率水为浙江正源,混称此水为 《汉书·地理志》 之渐江及《山海经》 之浙江

  • 苏穆罗山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中游东岸之苏穆尔斯卡亚山。清《乾隆内府舆图》:乌苏里江东支毕新必拉南有“苏穆罗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