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平桥

太平桥

①在今安徽歙县西练江上。《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歙县:太平桥“在府城西。《志》云:宋时自府城西南紫阳门达水西,有石桥,后废。驿道所经,出麻坑七里,溪两渡,或遇涨潦,辄邮传不通。端平初,郡守刘炳于西门筑浮桥跨溪,亘五十余丈,名曰庆丰。且伐木石以开新路,遂避两渡之阻。元末兵毁。明初架木为之,曰太平桥。一名河西桥”。

②在今江西南城县城东旴江上。《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太平桥“在府城东旴江上。宋嘉定中建,名万寿桥。横江为垒,凡十有三,跨梁其上,长百余丈。德祐二年毁。元至元二十九年复营之,明年工毕,改曰太平桥,明朝成化七年圮,寻复修建”。《清一统志·建昌府二》:太平桥“本朝康熙元年重建”。

③在今江西玉山县东北。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广信府玉山县: “县东至太平桥四十里。”清有巡司驻此。

④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南三十里。清道光《南部县志》卷2:太平桥“上至保宁、下至顺庆要路,久圮。嘉庆十年,太平寺僧正文捐资修,僧华林重修”。


(1)在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浙东运河上。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清乾隆六年(1741年)、道光五年(1825年)相继重建。今桥建于咸丰八年(1858年)。桥头有重修碑记四块。拱桥顶部“太平桥”三字清晰可见。其望柱、栏板、抢鼓上图案雕刻精美。(2)原名庆丰桥,又名河西桥。在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上。是一座纵列式发券的大型石拱桥,长260米,宽9米,16孔。据民国《歙县志》载:桥建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木质,明弘治年间始易以石。明、清均有修建。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为安徽省最大的古桥。古人有“秋河似练天如水,十里澄江月满桥”的诗句记其胜。原有桥心石亭,1969年毁于洪水。桥西端有太白楼。为芜湖、杭州至屯溪,南京至景德镇等交通枢纽。


猜你喜欢

  • 富尔河

    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南。源出富尔岭,东南流合古洞河。《清史稿· 地理志》 桦甸县:“富尔河合古洞、黄泥、蒲岑诸水注之,为上两江口。”

  • 沤江

    ①在今湖南茶陵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0茶陵州“颜江”条下:“又沤江出百丈山,西流四十里,亦达洣。”②又名澄江、淇江。亦名泸渡江。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沤江。《清一统志·郴州一》:沤江“源出桂东县界,西南

  • 饶阳郡

    唐天宝初改深州置,治所在陆泽县 (今河北深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深州、饶阳、辛集、安平等市县地。乾元初复为深州。唐天宝初改深州置,治陆泽县(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饶阳、安平、辛集及深州

  • 饶风岭

    在今陕西石泉县西北。《宋史·吴玠传》:南宋绍兴三年 (1133),金萨里罕自商於取金州,“长驱趋洋、汉,兴元守臣刘子羽急命田晟守饶风关,以驿书招玠入援。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遂大战饶风岭”。在今陕西

  • 海剌儿千户所

    明永乐三年 (1405)置,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地区。《明太宗实录》: 永乐三年十月,“设海剌儿千户所,以来朝野人头目把秃等为千百户”。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

  • 三交城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资治通鉴》:唐龙纪元年(889),“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杀获近万人,行章仅以身免。杨晟惧,徒屯三交”。②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水经·沔水注》:“褒水又东南径三交城,城在三水之会

  • 牛家桥镇

    即今河北隆尧县东二十二里牛家桥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隆平县图:东有牛家桥。

  • 文家港镇

    亦作闻家港。即今江西进贤县西南文港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临川县北有闻家港。

  • 简河

    古九河之一。在今河北东光、山东德州市以北。《尚书· 禹贡》 疏: “简,大也。河水深而大,……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 清蒋廷锡 《尚书地理今释》: “河间府南皮县城外有简河、絜河,二河相去最近。”

  • 安乐城

    ①即乐安城。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将讨慕容皝,合兵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以备征军之调”。《资治通鉴》作“乐安城”。胡注以为即《水经·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