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孟津县

孟津县

金改河清县置,属河南府。治所在孟津渡(今河南孟津县东老城东二十里)。元属河南府路。明属河南府,嘉靖十四年 (1535) 徙治圣贤庄 (今孟津县东二十五里老城)。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59年徙治长华镇 (今孟津县城)。


在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属洛阳市。面积759平方千米。人口44.3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尚书·禹贡》:导河“又东至于孟津”,唐孔颖达《正义》:“孟是地名,津是渡处,在孟地置津,谓之孟津。”一名盟津,又称富平津,相传周武王伐纣于此渡河时与八百诸侯会盟,故名。春秋为平阴邑,属周。秦置平阴县(治今孟津县城北),属三川郡。西汉增置平县(治今孟津县东南平乐村),属河南郡。三国魏平县又称小平县,文帝改平阴县为河阴县,属河南尹。后废平县。隋大业初废河阴县。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南。先天元年(712年)改名河清县,属洛州。会昌三年(843年)改属孟州,后属河南府。寻县废。咸通中复置。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徙治白坡镇。金又迁治于黄河南岸孟津渡,并改称孟津县。明嘉靖时因黄河水患,县治迁圣贤庄(即孟津县老城,今称会盟镇)。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洛阳专区。1959年县人民政府移至长华(今城关镇)。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3年属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地东缘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区,黄河流经北部边缘。西北部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中下游重要水利枢纽。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烟叶等。工业有化肥、机械、棉织、食品加工等。焦柳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洛常公路经此。名胜古迹多为帝王名士墓冢,以东汉光武帝刘秀陵最著名。


猜你喜欢

  • 田家庄

    即今山东桓台县西北二十一里田庄镇。民国《新城县志》:城西北有田家庄。1984年设田庄镇。

  • 新成县

    ①西汉惠帝四年 (前191) 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汉改为新城县。②南齐改新兴县置,属新宁郡。治所即今广东新兴县。南朝梁复名新兴县。古县名。(1)南朝齐以新兴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新兴县

  • 木耳溪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乌罗司:木耳溪“在司(治今乌罗镇)西南。源出山洞中,其流曲折,东抵平南砦,为九十九渡水”。

  • 河北郡

    十六国后秦置,属并州。治所在河北县(今山西芮城县北)。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移治大阳县 (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属司州。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芮城、平陆等县地。北周天和二年 (567)治河北县 (

  • 芦草沟

    即广仁城。在今新疆霍城县北。清《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七日,“至大芦草沟,此处有土城曰广仁城”。

  • 乌沙堡

    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元史·太祖纪》:六年(1211)秋七月,“命庶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即此。

  • 侍郎堰

    即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宋史·河渠志》: “岁作侍郎堰,必以竹为绳,自北引而南,准水则第四以为高下之度。江道既分,水复湍暴,沙石填委,多成滩碛。岁暮水落,筑堤壅水上流,春正月则役工浚治,

  • 麦冲河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平浪司:麦冲河在“司东南十里。岸有古寨。下流入于都匀河。(明)正德三年,都匀、清平间叛苗富架重恶龙作乱,官军讨平之。一由杨安、答干、麦冲进,一由清平、索驴

  • 长岭府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瑕州(今吉林桦甸市东八里辉发河南苏密城;一说在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辖境约当今吉林省辉发河流域及辽宁省浑河,苏子河上源一带。为渤海入营州的主要通道。金废。渤海国置。治瑕州(今梅河口市

  • 箪醪河

    即投醪河。在今浙江绍兴城西。《舆地纪胜》 卷10越州: 投醪河 “在府西二百步。一名箪醪河。《旧经》 云,越王句践投醪之所。《水经》云,越王栖会稽,有酒投江,民饮其流,战气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