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山
在今湖南道县北。《方舆纪要》 卷81道州:“宣山在州北五十里。高峻盘纡。”
在今湖南道县北。《方舆纪要》 卷81道州:“宣山在州北五十里。高峻盘纡。”
元泰定三年 (1326) 于孟隆甸置孟隆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南九十八里大勐龙。辖境约当今云南景洪市南部大勐龙周围地区。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府,后废入车里军民府。元泰定三年
即今湖南祁阳县西北四十六里文明镇。清《乾隆内府舆图》:祁阳县西北有文明铺。光绪《湖南通志》卷1祁阳县图作文明市。
唐天宝元年(742)改大牢县置,属和义郡。治所在今四川井研县西南。一说在今荣县西。乾元元年(758)属荣州。后徙治今乐山市东南金山镇。元废。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大牢县改名,治今四川省荣县西
为楚王句践祖父夫镡 (或作夫谭) 的陵墓。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越绝书》 卷8载:越王 “夫镡子允常,允常子句践”。又说: “若耶大冢者,句践所徙葬先君夫镡冢也,去县二十五里。”
即今甘肃徽、成二县境之洛河。《元和志》卷22同谷县:下辨水“一名甘泉,县东北七十里”。
即宋卡。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之宋卡。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南洋记》 作宋脚。
即今四川绵阳市北青义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89绵州: 青衣铺 “在州西僻路十里”。
涡水入淮处。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晋书·武帝纪》: 泰始六年 (270),“吴将丁奉入涡口,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即此。(涡guō)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涡河入淮之口。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资
或称不剌、怕剌、普剌。宋、金时为西辽属地。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元刘郁《西使记》:“西南行过孛罗城,所种皆麦稻。……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元属察合台汗国。见刘郁《西使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为毕节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属贵州都司。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毕节市大部地区。清康熙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