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岑溪县

岑溪县

唐至德二年(757)改龙城县置,为连城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元一统志》:岑溪“在岑溪县界。县因此溪而取名”。乾元初为义州治。北宋初迁于今岑溪县,为南义州治。太平兴国初为南仪州治。熙宁四年(1071)属藤州。明洪武十年(1377)属梧州府。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古旧县名。唐至德二载(757年)改龙城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南。为义州治。北宋熙宁后移治今岑溪市西南,为南义州治。后改属藤州。明洪武十一年改属梧州府。成化十年(1474年)移治今岑溪市。1995年撤销,改设岑溪市。


猜你喜欢

  • 白桑关

    即今湖北郧县东北白桑关镇。《清一统志·郧阳府》:白桑关“在郧县东北八十里”。

  • 崇宝沙

    在今上海市宝山区北,崇明岛南长江中。将崇明岛南之江水分为南、北二水道。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崇明县东南长江中有崇宝沙。后坍没江中。

  • 蒢水

    即蘧蒢水。今陕西洋县东之金水河。《水经·沔水注》: “汉水又东合蘧蒢溪口,水北出就谷,……而南注于汉,谓之蒢口。”

  • 金楼寨

    亦作金家楼。在今河南虞城县南。清光绪《虞城县志》 卷16: 同治元年 (1862),“教匪郜守正盘踞商丘金家楼”。即此。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郜永清等领导白莲教起义于此。

  • 泊汋城

    高句骊置,即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古城。《新唐书· 地理志》 引贾耽 《道里记》:自营州渡辽水,“南至鸭渌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县也”。又 《新唐书· 太宗纪》: 贞观二十二年 (648),伐高丽

  • 四十八溪

    ①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普觉镇。《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四十八旗(溪)屯军“在司东南(按,应为西南)。为湖广军民杂处之地,嘉靖中议筑堡于此,恃为险囤。不果”。《清一统志·松桃厅》 作

  • 一作英氏。夏代封国。偃姓。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 夏本纪》: 禹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齐人为徐伐英氏”。春秋时为楚所灭。古国名。夏封国,偃姓。又作英氏

  • 大莫门城

    亦作大漠门城。唐时吐蕃筑,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开元十六年(728),“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擒获甚众,焚其骆驼桥而还”。胡注:“大莫

  • 义督赕

    宋大理置,属谋统府。治所在望德城(今云南剑川县南三里向湖村)。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剑川县。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剑川县南古城堭。属谋统府。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置义督赕千户所,元至元十一年

  • 高窍镇

    即今湖北安陆市南巡店镇。《方舆纪要》卷77安陆县 “大化镇” 条下: 高窍镇 “在县南三十里。向有巡司。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