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滩镇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三十四里庙滩镇。清有外委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西岸。面积221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庙滩,人口2万。清咸丰年间,汉水因洪水改道形成沙滩,人们在此垦田并建有杨泗庙,故名。1952年属庙滩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2001年黄畈乡并入。东北部为汉水冲积平原,余为丘陵。黄畈河、高桥河流经。产稻、小麦,多鲜鱼。特产油茶、茶叶等。小水电较发达。有线毯、陶瓷、罐头、印刷、家具、砖瓦等厂。207国道、石庙公路会此。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三十四里庙滩镇。清有外委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西岸。面积221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庙滩,人口2万。清咸丰年间,汉水因洪水改道形成沙滩,人们在此垦田并建有杨泗庙,故名。1952年属庙滩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2001年黄畈乡并入。东北部为汉水冲积平原,余为丘陵。黄畈河、高桥河流经。产稻、小麦,多鲜鱼。特产油茶、茶叶等。小水电较发达。有线毯、陶瓷、罐头、印刷、家具、砖瓦等厂。207国道、石庙公路会此。
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大清河入海之口。清咸丰五年(1855)大清河为黄河所夺,则黄河由此入海。
即今湖南长沙县东二十四里梨镇。 《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榔梨市 “旧有榔梨税课局,久废”。
南齐永元间侨置,属益州。治所新巴县,寄自阴平县(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梁废。
在今云南云县。明景泰 《云南志》 卷6大侯州: “蛮名孟祐。”
初指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或称台员、大员,或称台湾。清俞正燮《癸已类稿》卷9《台湾府属渡口考》称,明万历年间,官府文告始正式采用台湾之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扩大至包括承天府治所即今台南市一带。清
即今广东阳西县。清道光 《阳江县志》 卷1有织篢墟。1988年设阳西县治此。
古巨梁水。源出今河北迁西县东南,西南流经丰润、玉田,至天津市宝坻县入蓟运河。《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还乡河“在县西北七十里,汇诸山溪之水,流径县西。一云源出黄山,西南流入丰润县界,为便水之上源。成化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新唐书·地理志》京兆郡蓝田县:“永淳元年作万全宫,弘道元年废。”宋敏求《长安志》卷16载:“万全宫在(蓝田)县东四十五里,开耀三年诏,新造凉宫为万全宫。”高宗遗诏停废万全宫,武后文
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 (953) 置,属鄂州。治所在鲇渎镇 (即今湖北嘉鱼县)。《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其地有鱼岳山,兼取南有嘉鱼之义。” 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
自今山西原平市东北至阳明堡 (今代县西南阳明堡镇)。长35.3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7年建成。今为京原线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