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村镇

张村镇

①北宋置,属穰县。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北二十八里张村镇。

②清置,属鄜州。即今陕西富县西南张村驿镇。


(1)在山西省平陆县西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村。人口970。元代张姓首居,故名。1949年属第一区,1953年设张村乡,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1年析置张村公社,1984年建乡,1994年改镇。2001年老城乡并入。产小麦、棉花、玉米,盛产苹果。有水表、密封圈、石灰、砖瓦等厂场。平常公路经此。黄河太阳渡口沟通晋、豫。(2)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西部。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村,人口1.1万。明永乐年间,姜姓由威海卫城里来此定居,后因谐音传为张村。1950年设双岛、莱海、里口、皂河四乡。1956年四乡合并为张村乡。1958年8月并入田村乡,同年9月属四村公社。1984年析置张村镇。张村河发源于此,其上游有里口水库。近海地带植有防风固***带,是双岛林场所在地。主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有化工机械、塑料等厂。石烟和烟威公路经此。西部滨海地带是威海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所在地,附近有姜南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3)在安徽省利辛县西北部。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村,人口 9000。古为驿铺,居民多张姓,得名张村铺。置镇后改今名。1949年置张村镇。1957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5年复置镇。1992年三里湾乡、柳西乡并入。产棉花、烤烟。有农机、轮窑、面粉、水泥预制件、酱菜、印刷等厂社。为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萧淮、利界公路交会于此。(4)在河南省邓州市西北部。面积78.1平方千米。人口6.5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村,人口 6520。因姓氏得名。1951年建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烟叶等。有麻纺、塑料、石灰、皮革、壁毯、玉雕等厂。确内公路经此。古迹有西汉冠军县城遗址、霍去病墓、南北朝彩色画像砖墓、东汉贾复墓、宋贾黯墓等。(5)在河南省渑池县西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村,人口870。因姓氏得名。传为秦相张仪故里,曾名张仪村。1960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等。有煤矿和铝矿。有公路通县城。(6)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麻岭子,人口 2490。镇以原驻地张村得名。1950年设张村乡,1961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碾子凹乡合并设张村镇。产玉米、小麦、稻。有锑矿。312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固东汛

    即今云南腾冲县北七十 一里固东镇。清有千总外委驻守。

  • 扶余县

    ①唐渤海国置,为扶余府扶州治。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辽改为通远县。②辽世宗时置,为怀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五里岗根苏木。《辽史·地理志》扶余县:“本龙泉府。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

  • 梯云 (雲) 岭

    在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南。《清一统志·嘉应州》: 梯云岭 “在平远县东南五里。两山夹峙,中通径路,云级峻峭,若梯阶然,为县东南要区”。梯岭 在今贵州贵阳市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 梯岭 “

  • 水帘石堡

    即今陕西彬县西北水帘乡。《清一统志·邠州》:水帘石堡“在州西十里明岨山上。南北朝时,土人凿以避兵,依山直上数丈,入石洞中,有石乳丈余,透出山顶”。

  • 布西设治局

    1915年于西布特哈总管地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即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934年日伪改设莫力达瓦旗。1915年由西布特哈地方析置,治西布特哈(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地尼尔基镇)。

  • 兰屿

    在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海上。原名红头屿,1947年改称兰屿。因产蝴蝶兰,故名。连横《雅言》:“蝴蝶兰,为台湾珍卉。产恒春山中,寄生古木,不染微尘。叶长而厚,花纯白若蝴蝶,一茎十数蕊。临风摇曳,姿态嫣然,

  • 苗家坪

    即今陕西子洲县东南苗家坪乡。清光绪《绥德州志》 卷2: 苗家坪 “在城西五十里”。

  • 谢家店

    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辉南镇。清宣统初,辉南厅自大肚川移治于此。

  • 伊曼

    亦作亦麻、伊瞒、尼满。满语意为山羊。在乌苏里江东岸伊曼河口南岸。明永乐八年(1410)置亦麻河卫,属奴儿干都司。清为三姓副都统辖地。咸丰十年(1860)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将其割

  • 八义集

    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八义集镇。清咸丰《邳州志》卷3有“八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