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兴河
又作毕歆河。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比金河。《明一统志》卷89女直:必兴河等“凡五十八处, 自永乐年间俱来朝贡”。即此。
又作毕歆河。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比金河。《明一统志》卷89女直:必兴河等“凡五十八处, 自永乐年间俱来朝贡”。即此。
清置,属同安县。即今福建厦门市西北三十六里城内。
一作苇驮坪。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绍兴十六年和好成。割上津县鹘岭关外卓驮平为界。” 民国臧励龢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讹为草驮坪。
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罗浮镇南。《明史·地理志》兴宁县:“又北有十三都巡检司,后迁白水砦,寻复故。”
即今江西吉水县东北住岐乡。清同治《吉水县志》卷4:住岐市“在县北七十里”。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广州。治所即今广东清远市。据民国 《清远县志》 称: 因县内江河清洌,故名。大业初属南海郡。唐属广州。元属广州路。明、清属广州府。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唐贞观四年(630)置,属羁縻琰州。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后废。古县名。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今贵州省晴隆县。属黔州。后废。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马营乡东二里。《方舆纪要》卷18马营堡: 隺山 “在堡东二里。上多桧柏,一望森然。俗名东山”。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平海镇。辖莆禧千户所。清康熙五年(1666)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平海。属福建都司。辖莆禧千户所。清康熙五年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与六合县接界。《隋书·地理志》:六合县有六合山。《舆地纪胜》卷38真州:六合山“即定山也。其山相接,通谓之六合山。旧名六峰, 曰寒山、曰狮山、曰双鸡、曰芙蓉、曰高妙、曰石人。山有
又名挂车山。在今安徽桐城县西南四十里。古为江淮要道。据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黄武七年 (228),魏将曹休率兵十万至皖城,吴将陆逊为元帅击休。朱桓献计曰: “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