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明中都城

明中都城

在今安徽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明洪武二年 (1369) 九月,诏 “以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营建达六年之久。主要建筑有外、中、内三城。外城周五十余里,中城周十三里,内城周六里。内城高约15米,城内殿宇壮丽。有太庙、社稷、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中都国子监、演武厅、校场等。清康熙六年 (1667) 移凤阳县治于城内,改称县城。现仅存西华门、午门及一段城墙。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明中都皇故城。在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下诏,“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以其发祥之地凤阳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集中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营建达6年之久。主要建筑有外、中、内三城。外城周25千米多,中城周6.5千米,内城周3千米。内城高约15米,城内殿宇壮丽,雕饰奇巧。有太庙、太社稷、大都督府、御史台、朝日坛、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中都国子监等建筑。清康熙时,诗人张宣《登中都鼓楼》诗云:“飞甍画栋连空起,濠梁城外月如水。踏春人踞最高颠,灯光散落千门里。”《中都志》称:“规制之盛,实冠天下。”是古代最豪华壮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艺术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的传统,又开创了明清时期的新风格,在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明亡后,内城建筑基本完好,清康熙六年(1667年)凤阳县治移于内。此后历经沧桑,中都城毁坏,现仅存残破的西华门、午门及一段970米城墙。近年已对西华门、午门进行部分修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沙渠镇

    北宋置,属安仁县。在今四川大邑县东南沙渠乡。

  • 金家岭寨

    在今山东青岛市东。明曾置即墨营于此。为登莱三营之一。宣德八年 (1433) 移于即墨县北十里。明置,在今山东省青岛市金家岭。明置即墨营于此。宣德八年(1433年)移于今即墨市北。

  • 胪朐河

    又作驴驹河、龙驹河、陆局河。即今源出蒙古国肯特山,东流注入中国呼伦湖的克鲁伦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胪朐河,“沿河董城北东流,合沱漉河入于海”。古水名。又作龙驹河(《金史·地理志》)、驴朐河(

  • 释迦文佛塔

    俗称广化寺塔。在今福建莆田市南郊广化寺东侧。《清一统志·兴化府》 载: 灵岩广化寺“在莆田县城南。陈时邑人郑露舍宅建。唐景云初赐名灵岩,柳公权书额。宋太平兴国初改赐今额。寺有十奇”。释迦文佛塔建于南宋

  • 延平门

    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南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陈家庄以南。

  • 林阳国

    故地或以为在今泰国西部以至缅甸与马来半岛北部一带。或以为在今缅甸中部。《太平御览》卷787引康泰 《扶南土俗》 曰: “扶南之西南有林阳国,去扶南七千里。” 亦作林杨国。

  • 沉黎驿

    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北。《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沉黎驿在“所治北二里。明初置”。

  • 大阳关

    又名太阳关、茅津、陕津、太阳津。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四里。《新唐书·地理志》 陕州陕县:“有大阳故关。即茅津,一曰陕津。贞观十一年造浮梁。”

  • 居延设治局

    1929年于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地置,属宁夏省。治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西北。后废。1929年由额济纳辖地析置,治居延湖泊(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北居延)。原属宁夏省。1941年2月呈准暂缓设局。

  • 寿张集

    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十八里。北魏置寿张县、唐初置寿州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