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景县

景县

1913年改景州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即今河北景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南部,东南邻山东省。属衡水市。面积1183平方千米。人口49.6万。辖10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景州镇。秦属巨鹿郡。西汉置脩县,治今县南,属信都郡。东汉属勃海郡。北魏徙治今景州镇。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脩”作“蓨”,属冀州;大业初改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宋属冀州。金属景州。蒙古初蓨县升元州,寻复为县,属观州。太宗八年(1236年)观州徙治今景县城。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观州改为景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蓨县省入景州,属河间府。清因之。1913年景州降为景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衡水专区,1952年属沧县专区。1958年并入吴桥县,1961年复置景县,1962年复属衡水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6年划归衡水市。地处河北平原黑龙港流域,地势低平。有南运河、江江河、清凉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县。工业有机械、化肥、建材等。石德铁路,衡德、景武、景阜、安龙等公路纵横县境。古迹有封氏墓群、景州塔、高氏墓群、周亚夫墓等。


猜你喜欢

  • 县门驿

    明置,属感恩县。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城镇。

  • 威远戍

    隋开皇三年 (583) 置,属资中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元和志》 卷33威远县: “本汉资中县地,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以招抚生僚,十一年改戍为县,属资州。”

  • 南甸州

    明永乐十二年 (1414) 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正统三年(1438) 改属全齿军民指挥使司。正统八年 (1443)升为南甸宣抚司。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治蛮干(

  • 柏谷山

    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2潞安府长治县: 柏谷山在 “府东北十三里。山多柏树,一名百谷山。俗传农尝谷处,有百谷泉。《志》云: 岩壑绝胜,与太行、王屋相连”。古山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与

  • 张政堡

    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银川市东南掌政乡。

  • 北社县

    即北舍县。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老城。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建昌:“东三百里有元时北社县,国初改为碧社。”《明史·地理志》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东有北社县,元属永宁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

  • 珥陵镇

    亦作珥村、珥城。即今江苏丹阳市南二十五里珥陵镇。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移丹阳县主簿驻此。在江苏省丹阳市南部、丹金溧漕河两岸。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珥陵,人口6800。传汉

  • 千乘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元和志》卷10千乘县:“千乘者, 以齐景公有马千驷, 畋于青丘。今县北有青丘, 县因以为名。”古邑名。春秋战

  • 汶溪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贵州天柱县东北五十里。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末置,治今贵州省天柱县东北。属湖广都司。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 莲峰山

    即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宋皇祐中邑人彭孙保聚于此。明 《寰宇通志》 卷47汀州府: 莲峰山 “在连城县东七里,高耸状若莲花”,故名。《清一统志·汀州府一》: 莲峰山 “在连城县东七里,旧名东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