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洋山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松洋山 “在县东南三十余里。高大甲于县境诸山,为一方巨镇。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仅容一人,中宽广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难于此”。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松洋山 “在县东南三十余里。高大甲于县境诸山,为一方巨镇。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仅容一人,中宽广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难于此”。
在今江苏高邮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23高邮州: 武安湖在 “州西南三十里。与新开河相接”。
简称东城。故址在建康城东南,今江苏南京市通济门附近,南临秦淮河。《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东府城”条引《舆地志》云:东府城“晋安帝义熙十年筑,其城本简帝为会稽王时第,其东则丞相会稽文孝王道子府,谢安
即涟口(涟水入淮之口)。今江苏涟水县。《魏书·高祖纪上》:太和四年(480),数路军南侵,“将军元泰二将出连口”。即“涟口”。
①即今辽宁盘山县治。清光绪间于此置盘山厅。1913年改为盘山县。②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四十八里双台子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开原县图:西南有双台。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方舆纪要》卷44朔州: 第三堡 “在井坪所北三十里。嘉靖三十三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三里零。……隆庆中,设小市于此”。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境。《水经·溱水注》: “ (利) 水出 (曲江) 县之韶石北山,南流径韶石下,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相对,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古志》 言,昔有二仙,分而
元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元末明玉珍改为木册长官司。元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板栗园。元末明玉珍改为长官司。
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北团林。沈吉铁路在此有支线至杉松岗。
①在今广西灌阳县北六十里。唐柳宗元尝游此。有诗云:“忆作筹戎事不同,曾闻燕集此岩中。”②在今陕西佛坪县西北。入洋县要路。清嘉庆七年(1802),杨遇春斩白莲教教首苟文明于此。
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置,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旧名什善镇)。后升为龙泉县。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置,即今江西省遂川县南什善镇。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