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柘城县

柘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宋州。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贞观元年 (627) 废。永淳元年 (682) 复置。北宋属应天府。金属睢州。元末废。明洪武四年 (1371) 复置,属开封府。十年 (1377) 废。十三年 (1380) 复置,属睢州。嘉靖中徙治今柘城县。清属归德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东部。属商丘市。面积 1031 平方千米。人口93.6万。辖7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为楚柘邑。秦置柘县,治今柘城县城北关,属陈郡。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太康中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柘城县,治今址,属宋州。《太平寰宇记》柘城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唐初属杞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永淳元年(682年)复置,属宋州。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属拱州。金属睢州,后废。元大德七年(1303年)又置柘城县,属汴梁路。明洪武七年(1374年)再置柘城县,属睢州。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黄河决口,县城被淹;三十三年南迁今址筑新城(即今柘城县城),两城相连。清属归德府。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8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1年属商丘专区,1969年属商丘地区,1996年属商丘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涡河、惠济河、蒋河、洮河、小沙河、废黄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芝麻等。工业有机械、铸造、轴承、化肥、建材、纺织等。商周、柘睢、柘太、柘宁、柘鹿等公路在县城交会。古迹有孟庄遗址、大毛战国墓群、王马寺遗址、心闷寺遗址等。


猜你喜欢

  • 东皋驿

    在今四川永川市东。《方舆纪要》卷69永川县:东皋驿在“县东十里”。清设于县城。

  • 塘口隘

    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罗家渡镇。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罗家渡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乐昌市管埠东北、武水北。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罗家渡巡检司治此。

  • 竹墩镇

    北宋置,属六合县。即今江苏六合县西北竹镇。《宋史·韩世忠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兀术屯竹墩镇,为世忠所扼”。即此。

  • 威德城

    东晋建元二年 (344) 慕容皝改涉夜城(南罗城) 为威德城。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晋书·慕容皝传》: “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 《方舆纪要》 卷18大

  • 克木克木齐克

    亦作柯木柯木查克博木。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赫姆奇克河(清名克穆齐克河)注入叶尼塞河(清名华克穆河与贝克穆河合流后之河流)处。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布连斯奇界约》(《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北部边界

  • 坨里

    即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坨里镇。清光绪《顺天府志》 卷29房山县: “北三十二里它里村。” 民国 《房山县志》 卷2作坨里。有坨里煤矿支线通此。

  • 胡良河

    一名湖梁河。即古垣水。源于今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流入河北涿州市北,又东南合拒马河。《方舆纪要》 卷11涿州: “胡良河在州东北二十里。源出房山县大安山东麓,流入州境,又南与挟河合,流入良乡县界,注入琉

  • 南陈馆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六十余里。《资治通鉴》: 唐咸通元年 (860) 五月,“裘甫既失宁海,乃帅其徒屯南陈馆下”。即此。在今浙江省宁海县西南。唐咸通元年(860年)裘甫起义军为王式所败,退守于此。

  • 道明群礁

    在我国南海诸岛的南沙群岛内,位于中业群礁东南20海里。为中间宽两头尖的环礁,成东北—西南方向,长 39公里,中间宽约 13公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罗湾礁。1947年改名道明群礁,以纪念明初梁道明经营

  • 容山

    ①即大容山。在今广西容县、北流县西北。《旧唐书·地理志》 容州: “以容山为名。” 《寰宇记》卷167陆川县: “容山,其山迥阔,无所不容,故曰容山。”②亦名榕山、容子山。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永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