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镇
清置,属福鼎县。即今福建福鼎县治桐山镇。以镇内有铜山,因名。
清置,属福鼎县。即今福建福鼎县治桐山镇。以镇内有铜山,因名。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吴、丹阳二郡置,属扬州。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辖境相当今浙江北部苕溪流域全境及江苏宜兴市。东晋义熙元年(405)移治今湖州市城区。南朝梁末为震州治。旋罢震州,
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安邱县西南部析置,治雹泉(今山东安丘市西南雹泉镇)。1953年撤销,并入安丘县。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玉里镇。原名璞石阁,名称来源有二说:一是阿美语音译,意为“灰尘世界”,因秀姑峦溪久旱干涸,风起尘沙飞扬而名;二是传说秀姑峦溪中有石洁白如璞,砥柱中流,忽隐忽现,溪边曾建璞石阁,故名
南朝宋置,属晋兴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右江中下游一带。南齐以后废。
亦名龙溪场。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长溪河注入大宁河口处之龙溪镇。清光绪《巫山县志》卷2:龙溪场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
即桃支岭。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冯公岭” 条: “明初耿再成驻兵黄龙山,处州将石抹宜孙分兵屯桃花岭……再成取间道出桃花岭,后连拔桃花、葛渡二寨。” 即此。古山名。(1
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塔尔加尔。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塔拉噶尔 “在伊犁郭勒南,阿里玛图东四十里,逾一支河至其地。地有三泉”。
在今河南、山东境内。《宋史·河渠志二》:嘉祐五年(1060),“河流派别于魏之第六埽,曰二股河,其广二百尺。自二股河行一百三十里,至魏、恩、德、博之境,曰四界首河。七月,都转运使韩贽言:‘四界首古大河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司: 硫黄溪 “在司东三十里。溪水作硫黄气,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筠连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卷15: 筠连县 “四山皆竹,一色相连,因谓之筠连”。十年 (1377) 废入高县,十三年 (1380)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