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梓潼郡

梓潼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217) 刘备置,属益州。治所梓潼县 (今四川梓潼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安县以东,绵阳、盐亭以北,剑阁以西,陕西宁强、四川青川以南地区。西晋属梁州,永嘉后移治涪县 (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与巴西侨郡同治,合称为巴西、梓潼郡。孝武时仍移郡治梓潼县。南朝宋复治涪县,属益州。西魏废帝二年 (553) 又移治梓潼故城,改为潼川郡。

②南朝梁天监六年 (507) 置,属巴州。治所在相如县 (今四川蓬安县西五里锦屏镇,一说在县西南三十里利溪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蓬安县及营山县西部地。西魏废。

③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关城 (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平阳关)。后废。

④唐天宝元年 (742) 改梓州置,治所郪县 (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盐亭、中江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梓州。


(1)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析广汉郡置,治梓潼县(今属四川)。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青川、剑阁、梓潼、江油、绵阳和陕西省宁强等市县地。西晋永嘉后与巴西郡同城而治,治涪县(今四川绵阳市东),合称巴西、梓潼二郡。隋开皇初废。(2)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治相如县(今四川蓬安县西陵江镇)。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蓬安县一带。西魏时废。(3)北魏置,治关城(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平阳关)。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部。后废。(4)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梓州置,治郪县(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等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梓州。


猜你喜欢

  • 羌口镇

    清置,属安乡县。在今湖南安乡县西二十二里羌口。

  • 昌江

    ①一名大河。又名北河。即今江西东北部昌江,为鄱江北源。《寰宇记》 卷107浮梁县: 昌江“在县南。水西流会诸溪水入鄱江”。②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南之昌化江。《方舆纪要》 卷105昌化县: 昌江在

  • 西土默特部

    亦称归化城土默特部。明蒙古部落。《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嘉靖间谙达(旧作俺答)筑城于丰州滩,采木架屋以居,谓之板升(板升汉言屋也)。是为西土默特。”驻地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游牧地相当

  • 拒台

    在今河南太康县南。《寰宇记》卷2太康县:“南拒台在县南二十里,北拒台在县北二十里。《汉书》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今此南北二台相去一里,是楚汉相拒之处。”

  • 大安水

    在今陕西勉县西。《方舆纪要》卷56沔县:大安水“在县西九十里。源出普明山,又东南流,经废大安城西,而入于汉江”。

  • 亦作岱宗。今山东泰安市泰山之别称。《尚书·禹贡》: “海、岱惟青州。” 《史记·秦始皇本纪》 《正义》: “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泰山的别名。《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

  • 干沟

    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北干沟。旧属临榆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集镇名。在吉林省通化县北部。干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780。原名多兴村,1948年改今名。梅集铁路、303国道经此。

  • 小曹山

    在今广西宜州市东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小曹山“下有潭,今筑为寨,名水寨”。

  • 紫泉

    在今湖南永兴县北。《方舆纪要》 卷82永兴县: “紫泉在县北。泉紫色,重于他水,铜壶漏取此以定时刻。亦曰紫井。”

  • 鸣皋镇

    金置,属伊阳县。即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三十四里鸣皋镇。在河南省伊川县城西南部。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5.9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皋,人口 7400。传唐代建村,以《诗经》“鹤鸣于九皋”诗句得名。1958年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