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沂源县

沂源县

1944年5月由沂水、蒙阴二县析置,治南麻(今山东沂源县)。据《山东省行政区划资料汇集》:“因系沂水之发源地,故名沂源。”


在山东省中部。属淄博市。面积 1635.66 平方千米。人口55.4万。辖6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南麻镇。1944年析沂水、蒙阴、临朐三县部分地区置沂源县,治今址,属鲁山专区。因沂河发源地得名。1945年属沂蒙专区,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后属临沂专区,1967年属临沂地区。1989年划入淄博市。地处鲁中南山地腹地。为沂蒙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为沂源盆地。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甘薯、高粱、谷子、花生、黄烟、蚕茧、花椒等,果类有苹果、山楂、葡萄、板栗、柿饼等,中药材有全蝎及丹参、远志、苦参、桔梗、黄芩等。工业有化工、建材、纺织、皮革、机械、电力、酿造、采矿等。境内有泰薛、博沂、莱潍、南坦、韩莱公路。名胜古迹有沂源人头骨化石遗址、隋荆山寺、宋织女洞、神清宫、齐长城、东安古城和鲁山溶洞群。


猜你喜欢

  • 牡猪砦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明史·刘显传》:万历六年(1573),镇压戎县都掌蛮,攻九丝城,“阿二、方三走保牡猪寨。……诸军攻牡猪,擒方三”。即此。

  • 通仙渡

    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八十里三港乡。《方舆纪要》 卷94处州府宣平县: 通仙渡 “出三港渡,路出郡城”。

  • 拔达岭

    一名凌山。又作勃达岭、凌岭、绫岭。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为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新唐书·地理志》 温肃州: “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又四十里度拔达岭。” 玄奘赴天竺经此。古山名。又称凌山。

  • 亦河

    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元刘郁《西使记》:契丹故居“有河曰亦,运流汹汹东注”。即此。

  • 三吾驿

    在今湖南祁阳县东。《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三吾驿在县东十五里。”

  • 坤长山

    一名旗山。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明 《寰宇通志》 卷39袁州府: 坤长山 “在府城西。山自坤方来,连亘甚远,因名”。《清一统志·袁州府》: 坤长山 “在宜春县西南七里”。

  • 杨柳场

    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北杨柳乡。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3仁寿县:杨柳场“在县北五十里”。

  • 徐县

    西汉置,为临淮郡治。治所即今江苏泗洪县南大徐台子。东汉属下邳国。三国魏属下邳郡。西晋属临淮郡。东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半城镇。为临淮郡治。东汉属下邳国。三国魏属下邳郡。晋属临淮国。

  • 八塔山堡

    明置,属义州卫。即今辽宁义县西南八塔子。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30:八塔堡在“(义州)城西南二十五里”。

  • 五蓝河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方舆纪要》卷104电白县:五蓝河在“县东三十里。源出山涧中,南流入海。有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