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县
1914年改承德县置, 为奉天辽沈道治。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1929年改为沈阳市。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东北。东汉废。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华县东北。以在沈水之北得名。属左冯翊。东汉废。(2)旧县名。1914年改承德县置,治今辽宁省沈阳市。后历有废置。1960年撤销,并入沈阳市。
1914年改承德县置, 为奉天辽沈道治。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1929年改为沈阳市。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东北。东汉废。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华县东北。以在沈水之北得名。属左冯翊。东汉废。(2)旧县名。1914年改承德县置,治今辽宁省沈阳市。后历有废置。1960年撤销,并入沈阳市。
在今陕西耀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夏侯堡 “一名鱼池堡。元末州治毁,尝移治于此。明嘉靖二十五年复筑堡城”。
①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势极高峻,周围百余里。为滇黔通道。上有关索庙。据明王士性《黔志》:“关索岭,贵州极高峻之山,上设重关,挂索以引行人,故名关索。”另据《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 说:“
又名西延镇。即今广西资源县。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四年(987),“全之西溪洞粟氏,聚族五百余人,常抄掠民口粮畜。……(柳)开始至,为作衣带巾帽”。即此。
在今湖南益阳市南 一里。《水经·资水》: “又东北过益阳县北。” 郦道元注: “县有关羽濑,所谓关侯滩也。南对甘宁故垒,昔关羽屯军水北。” 《益阳县志》: 吴甘宁屯兵之所,每夜月凄清如闻金铁之声,故名
南朝梁普通中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北周属普州。辖境相当今四川乐至、安岳二县及遂宁市部分地。隋开皇三年(583) 废。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多业县(今四川乐至县东北)
亦作锡家山。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夕佳山镇坝上村南二里。明末湖北移民黄应江迁此定居时始建。清代至民国间又多次扩建。有房舍一百零八间,呈四合院式。以正厅为中心,分成十八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雕饰精巧。院落间还有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安南卫。治所即今贵州普安县。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废。(1)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置,治今广东省新兴县。直属广东都司。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2)明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年建,直隶广东都司。在今广东中山市。二十八年 (1395) 改隶广海卫。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泽普县置,属新疆省莎车府。治所在吗(今新疆皮山县)。因汉皮山国为名。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20年改属和阗道。1930年属和阗行政区。后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长江东南岸。《寰宇记》卷111江州德化县: 琵琶亭 “在州西江边。白司马(白居易) 送客湓浦口,夜闻邻舟琵琶声,问之,是长安娼女嫁于商人,乃为作琵琶行,因名亭”。唐元稹《琵琶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