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水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洪山水在 “县东南二十里。一名石洞水。源出洪山,或谓之胜水,四泉并发,四时不竭。宋文彦博引为东、中、西三渠,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凡九十余顷,西北流注于汾”。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洪山水在 “县东南二十里。一名石洞水。源出洪山,或谓之胜水,四泉并发,四时不竭。宋文彦博引为东、中、西三渠,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凡九十余顷,西北流注于汾”。
①唐神龙元年 (705) 改武崇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以山得名。大历二年 (767) 省,长庆初复置。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改为金昌县,后唐同光初复名唐山县,后晋天福
《尔雅·释水》 谓 “鬲津” 为古九河之一。《汉书·沟洫志》: 许商以为 “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认为鬲津故道在西汉鬲县 (今山东平原县西北) 附近,东流入海。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北。《汉书·王子侯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 (前116)封城阳顷王子差为 “昌侯”。五年 “坐酎金免”,复为昌县。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北。属琅邪
即今山西翼城县东北青城村。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曾在此置青城县。
又名笠泽。在今江苏吴江市一带。或说即今太湖。《国语·越语》: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古湖名。又称笠泽。在今江苏省吴江市一带,或以为即今太湖。《国语·越语》:“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即此。
即今广东平远县北坝头镇。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巡司于此。(1)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南部,莲阳、外砂两河之间。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涂池,人口 1480。1934年称坝头乡,
简称吉林,又作船厂。清康熙十二年(1673)筑。即今吉林省吉林市。清萨英额《吉林外纪》卷2:“国语吉林, 沿也;乌拉, 江也。以军民住居沿江(松花江)之一带。”故名。康熙十五年(1676)移宁古塔将军
巴利文作阿跋耶祗厘毘诃罗。为斯里兰卡最古寺院之一。公元前1世纪中,斯里兰卡瓦塔加摩尼王即无畏王所建,东晋法显《佛国记》:“(大)塔边复起一僧伽蓝,名无畏山,有五千僧……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
明洪武元年(1368)改化州路置,次年属广东行中书省。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吴川、廉江三市地。七年(1374)降为化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化州路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接浙江临安县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汤公山“在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一名商山。其右为马蹄岭,路通浙江昌化县。左有铜岭关,路通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