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涪陵郡

涪陵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一年 (216) 刘备改巴东属国置,属益州。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等县地。西晋移治汉复县 (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一说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永嘉后废。东晋永和中复置,移治枳县,后又废。南朝齐复置,属巴州。治所在汉平县 (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隋开皇三年 (583)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涪州置,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合州。

③唐天宝元年 (742) 改涪州置,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涪陵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陵、长寿、南川、武隆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 改为涪州。


(1)东汉建安末刘备改巴东属国置,治涪陵县(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属益州。西晋属梁州,移治汉复县(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等县区和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永嘉后废。东晋复置,还旧治。南朝宋、齐属益州(齐曾属巴州)。齐移治汉平县(今武隆县西北)。隋开皇初废。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涪州为涪陵郡。(2)隋大业初改涪州置,治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合川、铜梁、大足等市县地。唐初改为合州。


猜你喜欢

  • 蓼皋山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城内。县治蓼皋镇以此名。

  • 靖州路

    元升靖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永平县 (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湖南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天柱等县地。至正二十五年 (1365),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明洪

  • 少习

    山名。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其下即武关。《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楚人谋北方,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将通于少习以听命。”杜注:“少习,商县武关也。”

  • 普安路

    蒙古宪宗七年 (1257) 在爨族地置失万户,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置普安路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旧普安。辖境相当今贵州盘县特区、兴义、兴仁、安龙等市县地。十六年 (127

  • 白社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董京传》:董京“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水经·谷水注》:“阳渠径建春门,水南即马市,北则白社故里。”皆此。②在今湖北荆门市南。《舆地纪胜

  • 白龙岩

    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明万历《广西通志》卷4:白龙岩“在旧县东二十里。其上作龙首形”。《明史·地理志》 洛容县:“旧治白龙岩。天顺中,徙治朱峒。”《方舆纪要》卷109洛容县:洛容废城在“今县东北三十里。

  • 析泉水

    即折泉水。在今山东五莲县西。《水经·潍水注》: 析泉水 “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径析泉县东,又东南径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潍”。

  • 穹窿溪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96宁德县: 穹窿溪 “上有穹窿岩,因名。源出古田县境,合周仙湖东流至石堂山下,合于唐溪,又东为穹窿溪。又环溪在县西百二十里,亦出古田县界,双溪夹拱,周围环绕,至

  • 武林水

    在今浙江杭州市。《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钱唐县: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杨守敬 《汉书地理志补校》 云: “武林水即钱塘江。” 吴卓信 《汉书地理志补注》,钱坫、徐松《新斠注

  • 青冈县

    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 (1905年1月) 置,属海伦厅。治所在柞树冈 (今黑龙江省青冈县)。民国林传甲 《黑龙江乡土志》: 青冈县 “旧名柞树冈,柞号青冈柳,因以得名”。1912年改隶黑龙江省龙江道。1